张利 陈学忠
摘要:患者为中年女性,患“烁口综合征”2年,伴晨起时潮热汗出,睡眠差,陈老辨证为虚阳上浮,予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短时即获大效。
一、案例:
刘某,女,50岁,农民,双流人,2022年3月22日初诊。
主诉:舌尖烧灼样疼痛2年。
现病史:2年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出现舌尖像开水烫过一样,烧灼样疼痛,舌尖红,无溃疡,曾就诊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附院、华西医院等医院,考虑为灼口综合征,予中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病人因此痛苦不堪,经人介绍,求治于陈老处。诊时症见:舌尖烧灼样疼痛,舌尖发红,睡眠欠佳,晨起时阵阵潮热汗出,无口腔及舌头溃疡,无畏寒,无小便涩痛,大便正常,舌质淡胖,舌尖嫩红,苔薄白,脉沉细。病人有糖尿病病史3年,长期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自诉血糖控制可。
诊断:灼口综合征。
辨证:虚阳上浮。
治则:温肾潜阳,引火归元。
方药:潜阳封髓丹加味。
白附片30g 先煎 炮姜15g 肉桂10g 盐黄柏20g
砂仁20g后下 醋龟甲20g 龙 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当归10g 白芷10g 炙甘草15g
煎服法:6付,每日一剂,煎取600ml,分3次服用,每次200ml。
二诊:2022年4月12日,病人诉未见明显效果,但无加重,考虑方药对症,当归、白芷加量为12g,加合欢花20g,余方药同前。7付,煎服法同前。
后病人因求用中药控制血糖再次求治于陈老,询问方知病人服完第二次中药后,上述症状已完全缓解,对陈老高超的医疗技术赞叹不已。
二、讨论:
“灼口综合征”是以舌部、口腔粘膜灼热、疼痛不适为主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又称“舌痛征”,以舌、口腔黏膜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口腔检查多无器质性病变。该病在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中发病率高,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7倍。灼口综合征的发病通常是渐进的,病因及诱因不清楚,发病机理不明。本病属于中医“舌痛”的范畴。
潜阳封髓丹出自清末四川伤寒大家郑钦安的两个自拟方:即“潜阳丹”和“封髓丹”,前者“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是以“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之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后者“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用,又能补益三焦,是以“夫黄柏苦味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者也,调水火之枢,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一书中以龙喻肾阳,水喻肾阴,指出“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郑老指出对于因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虚阳上浮诸证,虽外现“火症”,但此火名为“虚火”,治疗上应引火归元,扶阳以抑阴。
本患者表现为舌尖红、舌尖烁痛感,舌为心之苗,常医多从心火内炽,从清心火入手,使用导赤散。陈老抓住患者虽舌尖红、烁痛感、睡眠欠佳,但见舌质淡胖,舌尖虽红却为嫩红,苔薄白、脉沉细等阳虚之象,且无小便涩痛等心火下移小肠之征;且患者为50岁女性,虽无下半身畏寒等阳虚之象,却有晨起潮热出汗的虚阳上浮之征。故陈老慧眼识珠,辨证为虚阳上浮,果断使用潜阳封髓丹以温肾潜阳,引火归元,真龙归位。病人睡眠差,加首乌藤以养心安神;当归、白芷养血活血,止痛敛疮,为陈老治疗口腔溃疡之常用药对,此处虽无溃疡,取其意变通用之耳。二诊时病人症状缓解不明显,但考虑使用温阳潜阳之品,未见明显上火表现,考虑药已对症,只因沉疴痼疾,非短时能奏效,特守方,加大当归、白芷剂量以对症,另考虑患者久病眠差,多有焦虑情绪,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加合欢花以疏肝解郁,宽心安神。由于契合病机,故二诊后迅速奏效,多年痼疾,13付药就解决了,体现陈老高超的守方、识证能力。
潜阳封髓丹为陈老常用,且使用得出神入化的一个方剂。截止目前,已在头痛、汗证、口腔溃疡、眩晕、脑络痹、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证中广泛使用,疗效卓绝,只要是病机为虚阳上浮,均可使用。陈老谨遵郑钦安老在“阴阳二字上下功夫”之遗训,善抓主症,是我等楷模,值得我辈学习、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