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运用鸡鸣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水肿病验案 1则

日期:2022-06-21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871

舒朝林 1,陈学忠 2△

 

(1.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中医医院,四川大邑6133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舒朝林(1995),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22321320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要:水肿  以鸡鸣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之。 

关键词:鸡鸣散、防己黄芪汤  

病案: 

患者万某,男,69岁,2022 04 17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双下肢水肿3月余”到我科住院,入院症见:活动后心累,间断咳嗽,咳白色黏痰,痰多易咯出,颜面及全身水肿明显。病后饮食差,尿量约500ml左右,大便正常,体重未监测;

既往史:既往3月前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断:1、肾病综合征 2、膜性肾病 3、甲状腺功能减退 4、高血压2级 很高危 5、肾性骨病 6、低蛋白血症 7、高脂血症 8、血小板减少 9、多浆膜腔积液,予以醋酸泼尼松 50mg抑制免疫、奥美拉唑、碳酸钙、骨化三醇软胶囊、阿托伐他汀、左甲状腺素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人血白蛋白补充蛋白、低分子肝素抗凝,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效差后予以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出院。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差,慢性病容,颜面浮肿,口唇淡白,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76次/分,心律齐,腹部膨隆,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重度水肿。 

辅助检查:入院完善2022-04-14 12:16 甲状腺功能5项:三碘甲状腺原安酸(TT3) 1.260 ng/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3.100 pg/mL、甲状腺素(TT4) 10.600 ug/dL、游离甲状腺素(FT4) 1.370 ng/dL、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3UL) 13.941 uIU/mL,2022-04-14 11:45 血脂8项:甘油三酯(TG) 1.94 mmol/L、总胆固醇(CHOL) 4.92 mmol/L、高密度胆固醇(HDL-C) 1.97 mmol/L、低密度胆固醇(LDL-C) 2.69 mmol/L,肾功6项:肌酐(CREA) 175 umol/L、尿酸(UA) 319 umol/L,肝功(住院):白蛋白(ALB) 21.6 g/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 57 U/L、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 61 U/L

西医诊断:1、肾病综合征 2、膜性肾病 3、慢性肾脏病3b期 肾性骨病 肾性贫血 4、甲状腺功能减退 5、高血压2级 很高危 高血压性心脏病  6、低蛋白血症 7、肺部感染  8、高脂血症9、血小板减少 10、多浆膜腔积液11、肝硬化 肝功能不全 12、电解质紊乱13、右侧锁骨下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14、肺气肿

西医治疗:入院后西医治疗予呋塞米注射液利尿、左甲状腺素钠片补充甲状腺素,螺内酯片保钾利尿,复方a-酮酸片对症,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双嘧达莫、阿魏酸哌嗪片保肾、碳酸钙 D3、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促进钙剂吸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酸护胃,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抗动脉硬化,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每次4100AXaIU抗凝,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经上述治疗,患者感心累、咳嗽咯痰好转,顽固性双下肢水肿,临床疗效不佳;于2022年04月15日遇陈学忠教授查房对该患者进行诊治。 

刻诊:神清神差,面色晦暗,全身水肿不适,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明显,伴全身疲倦乏力,腹胀,食纳差;舌体略胖大,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饮食差、睡眠差,大便如常,小便量少,约1600-2000ml(呋塞米注射液100mg)/24小时。

中医辨病:水肿病 

中医辨证:水湿内停、寒湿下注证 

中医治法:温化寒湿,利水消肿 

方药:鸡鸣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黄芪 100g,桂枝 30g,防己 30g,盐吴茱萸(精) 10g, 

木瓜 30g,  干姜 30g,紫苏叶 10g,槟榔 20g, 

桔梗 20g,  陈皮 15g。

中药3付,每天三次,每次一袋,水煎(有)500ml,口服(中药)

二诊:患者诉自觉精气神好转,双下肢水肿消退,腹胀满缓解,仍不欲进饮食;舌脉:舌体略胖大,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调整方剂原方加用法半夏 15g,黄连 10g,党参 30g辛开苦降、益气健脾、利湿和胃,具体方药如下:

黄芪 100g 桂枝 30g 防己 30g盐吴茱萸(精) 10g 

木瓜 30g 干姜 30g,紫苏叶 10g,槟榔 20g, 

桔梗 20g,炒陈皮 15g,法半夏 15g,黄连 10g, 

党参 30g

中药3付,每天三次,每次一袋,水煎(无)500ml,口服(中药)

三诊:患者诉精神明气显好转,精神面貌佳,食纳佳,进食饭菜香,腹胀满及双下肢水肿消退,疲倦乏力明显缓解,患者甚至欢喜;舌脉:舌体略胖大,舌质暗红,薄白苔微腻,脉弦滑;予效不更方。

讨论

鸡鸣散出自《证治准绳》,来源于南宋医家朱佐所著的《朱氏集验方》,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叶、桔梗、生姜组成,具有行气降浊、化湿通络的功效。临床主要治疗湿肿脚气,症见足肿胫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 亦可用于风湿流注,脚肿痛不可忍或筋脉肿大者。

防己黄芪汤为医圣张仲景之方,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予表也。风湿在表,本当以风药胜之,从汗出而愈,此为表虚有汗,即有风去湿不去之意,故不可更用麻黄、桂枝等药再发其汗,使表益虚。防风、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主湿,用各不同,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己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迳去而病愈,故用黄芪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使防己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上部之湿欲解也。或腰以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瘥,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

本方证之病机主要是水湿内停、寒湿下注。寒湿阻于下,两足受之,则下肢水肿,疲倦无力,水湿蕴结,脾胃受损,故腹胀、食纳差,不欲进饮食。正如《医编》所诉: “寒湿在上,则头重,胸闷呕吐,在中则腹泻痞瘪,在下则胫足肿胀,在外则身肿重,骨节痛。”本方以槟榔沉重性坠为君,行气驱湿,质重引邪下达。辅以陈皮芳香理气燥湿,消滞开化,佐以紫苏叶辛香宣散,桔梗开上、宣畅三焦。数药皆以气胜,气胜则行速,气化则湿亦化,取其“着者行之”之义。更用木瓜下行收湿、舒筋通络。干姜代生姜,吴茱英温散寒邪。加桂枝温阳解表除湿。合用防己黄芪汤,方中重用黄芪,既可益气固表以扶正,又可利水消肿以祛邪,防己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防己与黄芪相配,一补气,一利水,一扶正,一祛邪,邪正兼顾,使利水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共为君药。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诸药相合,温化寒湿,利水消肿,全方合力共奏开上、导下、疏中、温宣、降浊之功。

二诊时患者自觉精气神好转,双下肢水肿及腹胀明显缓解,但仍不欲进饮食;考虑患者水湿蕴结,久之湿滞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故而不欲进饮食,结合苔黄腻,示浊气未清,陈老遂考虑前方加用半夏 15g,黄连 10g,党参 30g,即有半夏泻心汤之意,以辛开苦降、益气健脾、利湿和胃治疗;

三诊时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精神面貌佳,患者甚是欢喜,其后西医已改小剂量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维持治疗,于04月25日办理出院。

另:在民间验方及过去的研究中认为,黄芪能促进肝脏合成蛋白,特别是白蛋白;而尿蛋白是由于体内的精微物质排出体外,是因为中气下陷或者是气虚不能收敛的原因引起的,黄芪具有补气升提的作用,所以通过大量的黄芪补气,可以收敛精微物质,防止排出体外,故后来也有很多医家重用黄芪治疗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此乃陈老用“鸡鸣散合防己黄芪汤”治疗水肿病医案一则,临床之中,老师紧抓病机,正确辨证,灵活运用经方,体现中医的灵魂,我们应多学习老师的临床思维、用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