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乌头饮加味治疗痹症验案1则

日期:2022-06-21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770

作者简介:王舒培,男,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成都青羊戴氏嗓音诊所, 四川成都610031   32535048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罗某,男,53岁,以全身关节游走疼痛5年,加重半年就诊。中医诊断:痹症。辨证属阳虚寒盛。陈老辨证精准,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乌头饮加味温阳散寒,祛风逐湿,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桂枝芍药知母汤 乌头饮 痹症 陈学忠 

医案:

患者罗某,男,53岁,2022年4月13日因全身关节游走疼痛5年,加重半年”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自述近几年居住工作于山里,全身关节游走疼痛5年,加重半年,关节无红肿,恶寒,遇寒痛甚。西医诊断为类风湿确诊,服用硫酸氢氯奎可缓解,无糖尿病史。饮食尚可,二便可,舌体胖舌质淡偏暗,苔白厚腻,脉紧。 

中医诊断:痹症  阳虚寒盛 

中医治法:温阳散寒,祛风逐湿 

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合乌头饮加味 

方药:桂枝30g  葛根150g  白附片30g  赤芍15g

知母15g  当归15g   酒川芎15g  炙甘草15g

白术30g  制川乌15g 制草乌15g  党参30g

细辛15g  

     加生姜3片同煎 剂,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 

4月20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全身关节疼痛明显好转,项背强痛明显好转,遇冷会加重,现偶喷嚏流涕,舌体胖舌质淡偏暗,苔白腻,脉紧。于原方中加麻黄10g、薏苡仁30g,5剂继服,效果满意。 

5月18日电话随访:患者因疫情回山中上班,现关节稍有疼痛,已不影响活动工作,效果满意。 

讨论:

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痹症《内经》称为痹,提出病因以风、寒、湿邪为主。《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并根据病邪的偏盛进行分类,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也。”《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生热痹。”《痹论》还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症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另立“历节病”,认为“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是其主症,病位在肝肾,病因是由于汗出入水中,风寒湿合而为邪,伤及血脉,水湿侵淫筋骨关节所致。对于痹症的治疗,《金贵要略》所载的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防己汤及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至今任是临床常用方剂。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的功效。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陆渊雷说: 本条证治急性关关节风湿病,其他脓毒性、淋菌性、梅毒性关节炎亦可用汤本求真说: 本条《指金匮条》是述慢性关节炎,尤其如畸形性关节炎之症治。

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功效。主治寒湿痹阻关节证。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本方证乃因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所致。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气血运行阻滞,故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治当温经散寒,除湿宜痹。

该医案中,患者长居山中,寒湿之邪较盛,全身关节游走疼痛故为风邪夹寒湿入体致病,患者恶寒,舌体胖大舌质淡,故体质偏阳虚。故考虑阳虚寒盛。方中桂枝细辛生姜温通经络,葛根解肌,缓解太阳疼痛,白附片温阳散寒止痛,赤芍散瘀止痛,知母清热滋阴,当归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术燥湿利水,党参补气养血,乌头味辛苦,性热,其力猛气锐,内达外散,能升能降,通经络,利关节,其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凡凝寒痼冷皆能开之通之;并配甘草以缓急止痛;诸药相伍,使寒湿去而阳气宜通,关节疼痛得以缓解好转。二诊患者强调恶寒流涕,故加麻黄,以加强祛风通阳之功效,薏苡仁以利水渗湿除痹。陈老临床辨证精准,用药精简,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