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柔肝熄风汤治疗眩晕一例

日期:2022-03-01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18

张利1  陈学忠2

(1.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患者杨某,女44岁,以头晕、眼发黑感2天”就诊。中医诊断:眩晕。辨证属肝肾亏虚,风阳上扰。治以滋补肝肾,柔肝熄风。以柔肝熄风汤加味治疗起显效

关键词:柔肝熄风汤;眩晕;陈学忠

1.病案: 

杨某,女44岁,职员,成都双流人,2021年12月16日初诊。

主诉:头晕、眼发黑感2天。

现病史:病人有高血压病史3年,长期口服拜新同片30mgqd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可;有颈椎病病史5年。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体位改变时出现眼发黑感,伴头胀痛,睡眠差、晨起鼻发干,鼻中有血痂,在院外测血压为160/90mmhg,行头颅CT未见异常,就诊于我院,考虑其血压控制欠佳,加用阿利沙坦片240mg qd控制血压,血压仍控制欠佳,上述症状不缓解,病人为求中医治疗,求治于陈老。

刻下症:神差,体胖,头晕、体位改变时眼发黑感,双侧太阳穴胀痛,脖子僵痛,眠差,口稍干苦,二便正常,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薄白苔,脉沉细弦

既往史:病人有高血压病史3年,有颈椎病病史5年。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眩晕。

西医诊断:1、高血压病2级中危 2、颈椎病。

辨证:肝肾亏虚,风阳上扰。 

治法:滋补肝肾,柔肝熄风。

选方: 柔肝熄风汤加味。

葛根100g       怀牛膝30g   川牛膝30g   白芍15g  

生地30g       丹参30g    生山楂30g    天麻15g    

龙骨30g      牡蛎30g    川芎15g    首乌藤30g

煎服法:10剂,一日半一剂,水煎取汁600ml,每次150ml,1日3次,饭后温服。嘱患者继续服用拜新同片 30mg qd+阿利沙坦片240mg qd控制血压。

二诊,2022年2月22日。患者诉服药后头晕、头胀痛、颈部僵痛、眼发黑、鼻干、鼻出血等症状均缓解,睡眠明显改善,血压一般在130/80mmHg左右,考虑诸症缓解,血压控制可,遂继续服用降压药,停用中药。近日因头胀痛症状有所反复,血压有反弹,BP150/90mmhg,遂来复诊,继续予前方加桑叶20g,10剂,煎服法同前。

2.讨论: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本病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内经》对其病因病机多有阐述,认为眩晕为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因素有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大惑论》云:“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认为痰饮致眩。金元时期认识进一步深入,主张从风火论治眩晕。明·张景岳提出“无虚不作眩”。此外《医学正传·眩运》记载:“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认为眩晕与中风有内在联系。这些都是对眩晕病因病机的深化和发展。

眩晕病因病机虽多端,但其病理变化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病位在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相关。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若肝肾阴亏,则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则发为眩晕。“人四十,阴气自半”,“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该患者为四十四岁女性,肾精渐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头晕、头胀痛、眼发黑、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薄白苔,脉沉细弦均为肝肾亏虚,风阳上扰之征。肝肾亏虚,心肾不交、心失所养则失眠;肾水亏虚,子盗母气则肺燥,故鼻干、鼻出血;肝火上炎则口干苦故辨病辨证为眩晕(肝肾亏虚,风阳上扰),予柔肝息风汤以滋补肝肾,柔肝熄风,加首乌藤以养心安神。二诊病人诉头胀痛、血压有反弹,加桑叶以平肝清肝,降脂减肥。

柔肝熄风汤为陈老经验方,方由葛根、怀牛膝、川牛膝、白芍、丹参、生地黄、川芎、天麻、龙骨、牡蛎、生山楂组成。方中葛根用量重达100g,可谓惊世核俗。传统中医认为葛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葛根具有抗氧化降血脂作用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著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伤寒论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陈老认为其为解肌疏筋之要药,善于治疗颈椎病,需大量才能起效,故临证60g、80g、100g不等,与辨证相结合能起奇效。方中怀牛膝与川牛膝同用,怀牛膝善补肝肾之阴,川牛膝善于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二药同用,互相补充,共凑补肝肾、活血通经之功。生地黄助怀牛膝滋补肝肾;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宜平宜柔宜缓,方中天麻平肝熄风,白芍柔肝缓急;肝肾阴不足,肝阳偏亢,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同时配伍川芎、丹参、生山楂活血化瘀。全方共凑滋补肝肾,柔肝熄风之功。肝肾阴亏得充,风阳自息,诸症得以缓解,故而血压、失眠、鼻干鼻出血等症均随之缓解,正所谓“纲举目张,本得治标自除”。本案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人协助控制血压、缓解症状方面提供了思路,且停用中药后,虽继续服用降压药,但血压反弹,说明中药在控制血压上起到很好的作用。陈老辨证准确,中西合参,真正做到药到病除,确是我辈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