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肺胃阴虚医案一则

日期:2022-03-01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225

杨敏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杨敏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成都德仁堂师承班学员,四川成都610000,617881300@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高××,女,8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心累气紧20年,加重3天”就诊。中医诊断:肺胀:肺胃阴虚   处方:麦门冬汤  关键词: 肺胃阴亏  麦门冬汤    陈学忠

1.医案:

现病史: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心累气紧20年,加重3天”就诊。入院前20年,患者因受凉后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少,呈白色黏稠状,无气喘,无咯血、盗汗。予以祛痰镇咳抗感染后症状好转。此后每年发作2—3次,每次持续3月以上,且逐年加重。3天前患者因天气寒冷感咳嗽、咳痰加重,以夜间更甚,痰少,不易咯出,呈白色黏痰,伴冒酸、呃逆,口干,欲饮水,胃部隐痛不适。精神较差,睡眠差,纳差,大便3—4天一次,干燥难解,小便略频。舌体略瘦,舌质红,光滑无苔。脉细数。

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合作。口唇微绀。胸廓对称呈桶状,肋间隙增宽,语颤两侧对称减弱,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浊音界缩小,心率6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入院指尖氧饱和度95%,随机血糖6.4mmol/。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后叶钙化,三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肢端麻木轻度钙化伴微量返流。血常规示Neu%74.3%。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异常。

西医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功能III级 3、高血压3级 很高危 4、高脂血症

西医治疗:予以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因慕名陈老医术,故邀陈老会诊。

刻下症:咳嗽、咳痰3天,以夜间更甚,痰少,不易咯出,呈白色黏痰,伴冒酸、呃逆,口干,欲饮水,胃部隐痛不适。精神较差,睡眠差,纳差,大便3—4天一次,干燥,小便略频。舌体略瘦,舌质红,光滑无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肺胀

证型:肺胃阴虚

治法: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方药如下:

麦冬90g    人参15g    党参30g     法半夏15g    

山药5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生姜15g

                       中药5付,每天一剂 每日三次,口服。

7日后二诊,患者心累、气紧、咳嗽、咳痰、及冒酸、呃逆等整体症状较前明显好转,食欲增加,但凌晨2—3点感冒酸、呃逆,有烧灼感至咽喉部。大便略偏稀,小便可。舌体略瘦,质淡、嫩红,少津少苔(较之前舌面可见少许薄白苔),脉弦细数。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故效不更方,继续予以原方。

2.讨论: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条文中“大逆”二字非常重要,《素问·调经论》说:“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条文中所说的“大逆上气”,是指剧烈的气逆咳喘,即上焦热伤津耗,中焦胃气不和,气结壅滞不得宣发,夹杂水饮上逆较重,而出现较为剧烈的咳嗽,或喘息,或咽喉干燥、疼痛不适等证候。降逆化饮散结气,就主以麦门冬汤。用此方须注意原方药量配比,麦冬必须重量使用方能效佳。

麦门冬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常用于肺胃之阴不足、虚火上炎的各种病证,历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金匮玉函经》云:“病后劳复发热者,麦门冬汤主之。”《肘后方》载:“麦门冬汤,治肺痿咳涎,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圣济总录》云:“麦门冬汤,治肺胃气壅,风客传咽喉,妨闷。《方函口诀》云:“此方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盖无论肺痿顿咳,劳咳,妊娠咳逆,有火逆上气之状者,用之大效。此方加石膏治小儿治久咳及咳血有神验。又治老人津液枯槁,食物难下咽似膈症者。又治大病后嫌饮药,咽中有喘气,如竹叶石青汤之虚烦者,则皆咽喉不利之余旨矣。”说明本方对劳嗽不愈,津枯噎膈,大病瘥后咽燥虚喘等证,皆可随宜择用。

该患者辨证为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虚之证。肺虚而肃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津,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致肺痿。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治宜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相合,可使肺胃阴复,逆气得降,中土健运,诸症自愈。

  该患者入院前10+天,曾因半夜突发胸痛被家人送至成都锦江大观医院住院诊治,期间患者自诉治疗效果不明显,得知陈老在我院带教,遂到我院就诊。入院时患者舌红、无苔,舌体干燥,诉舌上无苔已有1月余,进食时感舌部烧灼、疼痛,痛苦不堪。可见患者阴液耗伤严重!陈老在方中麦冬用至90g,大补肺胃之阴,短短时间疗效如此显著,不得不得叹服陈老临床辨证精准,用药精简,效如桴鼓,实乃我辈学习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