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不寐医案

日期:2022-02-0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806

颜红玉1,陈学忠2

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3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31)

作者简介:颜红玉,女,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青白江师承班学员Email:77161991@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 Email:sccd865@sina.com

关键词:潜阳封髓丹  不寐  陈学忠

患者吕某某,男,46岁,以“睡眠时间短,易惊醒,惊醒后短阵心慌,早醒,醒后不易入睡”就诊,近1年,患者自觉睡眠时间缩短,且易惊醒,惊醒后感短阵心慌,醒后不易入睡,多梦,伴四肢不温。
初诊:2021年11月09日。
   主诉:睡眠时间短,易惊醒,惊醒后短阵心慌,早醒,醒后不易入睡,睡眠时间约3-4小时/晚,夜间睡眠以浅眠为主,四肢不温。

刻诊:舌质淡苔薄白,舌边浅齿印。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阴阳失调、心肾阳虚,

治法:温肾潜阳,调和阴阳。
   方药:潜阳封髓丹加减。具体用药如下:
       白附片30g  肉桂10g   干姜15g     砂仁20g   

       黄柏20g    龟甲20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7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干姜以助附子补命门之阳,益火消阴,龙骨、牡蛎敛浮阳,安神定志,首乌藤养血安神。
二诊:2021年11月23日
    患者自诉前诊服药后睡眠时间较前延长至4-5小时/晚,夜间惊醒后心慌症状缓解,夜间睡眠仍以浅眠为主,易早醒,四肢欠温,遂于前方基础上加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干姜加量。干姜加量助阳补火,以补命门之阳,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滋肾阴而温肾阳,阴阳双补,补阴而助阳化。
       白附片30g   肉桂10g   干姜20g    砂仁20g

       黄柏20g    龟甲20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熟地黄20g    山茱萸15g

       五味子12g  
                 7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三诊:2021年12月07日
    患者自诉前诊服药后睡眠时间较前明显延长,心慌症状好转,约5-6小时/晚,时有腹胀不适,肢冷缓解。前方加入茯苓、炒白术。患者诉腹胀,久病伤阳,脾阳不振,可见腹胀满,遂以茯苓、白术健脾、固精、安神。
      白附片30g     肉桂10g   干姜30g    砂仁20g

      黄柏20g      龟甲20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熟地黄20g   山茱萸15g

      五味子12g     茯苓30g   炒白术30g
                     14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四诊:2022年1月04日
     患者自诉前诊服药后睡眠时间较前明显延长,无夜间惊醒,因受伤自行停药后睡眠质量较前变差。予患者继续口服原方治疗。
      白附片30g    肉桂10g    砂仁20g    黄柏20g

      龟甲20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7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2022年1月15日回访患者,诉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约7-8小时/晚,梦少,未出现夜间惊醒,失眠完全缓解。
讨论:

不寐的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症,在《伤寒论》中被称为“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卧起不安”等,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而引发的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患者中年男性,且病情久矣,早醒为肾亏不足,肾阳亏虚,里阳不足,阳虚推动无力,心阳不振,故见心慌,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则见肢冷,渴不多饮,久则命门火衰,心肾不交,阳不敛阴,虚火妄动,扰乱心神,故见不寐,易惊醒,辩证为“不寐 心肾阳虚”。
   潜阳封髓丹出自清末四川伤寒大家郑钦安的两个自拟方:原来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前者“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是以“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之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后者“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用,又能补益三焦,是以“夫黄柏苦味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者也,调水火之枢,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陈老认为患者早醒为肾虚不固,久病伤阳,伴见四肢不温,肾阳不固,不能上达于心,心阳不振则见心慌,不寐、多梦.陈学忠教授在此方基础上,加干姜以助附子补命门之阳,益火消阴,肉桂以补水助阳,引火归元,龙骨、牡蛎敛浮阳,安神定志,首乌藤养血安神,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滋肾阴而温肾阳,阴阳双补,体现了阴阳互根的原则。茯苓、白术健脾、固精、安神。该患者肾阳不足,久病及心,心肾不交,心阳不振而致寐而易惊醒,惊醒后见心慌,早醒为肾亏表现,阳虚日久必损及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补阳的基础上加补阴之药,体现阴阳互为根本的原则。
   总结:该医案充分体现陈老对于病证变化以及经方病机、用方潜药的精准把握,结合病证变化,而用药加减灵活变通,以药精为准,也启迪我等谨遵师训: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方能达到临证时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