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应用抗过敏汤治顽固性瘙痒1例

日期:2021-12-1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11

王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王蓉,女,四川成都德仁堂中医药科学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 610000  E-mail:2975045298@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全国名老中医,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张XX 33岁。因全身反复瘙痒近10年,加重3-4就诊。中医诊断:瘾疹 (西医:荨麻疹 )  治法:温阳益气、补肺健脾止痒   处方:抗过敏汤   辨证属阳虚感寒,肺脾不足。治以温阳散寒,肺健脾止痒。以抗过敏汤加味治之。

关键词: 顽固性瘾疹(荨麻疹)    抗过敏汤   陈学忠   

初诊:患者张XX,男,33岁,货车司机,因全身反复瘙痒近10年,加重3-4就诊。

现病史:患者14岁游泳后开始发荨麻疹,时好时发,最近3-4年频繁反复发作,全身瘙痒,大片红色斑丘疹,中西药多方结合治疗,曾到河北中医院就诊(见图1),收效甚微,全身瘙痒发作前后一般要几个月才好全,最迟时要拖半年才能痊愈。患者很是苦恼,最近又发作荨麻疹,成片红色斑丘疹,瘙痒厉害,特请假20天治病(不去出车拉货),在网上看了陈老师的介绍后找陈老师看病,刻下症:荨麻疹发作全身瘙痒(见图3、图4),怕冷怕风,胃胀腹胀,早泄,早醒,喜欢喝热水,吃饭时头部冒汗,大便一天几次不成型,粘稠状。舌质暗红,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薄白苔略黄腻(见图2)。

既往有海鲜、油漆过敏史(因经常要去修车店)。

诊断:瘾疹 

证型:阳虚肺寒,卫气不固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止痒 

方药:抗过敏汤加味  

药物组成:  麻黄15g      五味子15g    白附片30g久煎     桂枝15g

白芍15g       党参30g       黄芪30g             白芷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生姜15g             细辛6g      

                          6付   颗粒    开水冲服       每日三次     

患者吃3付中药颗粒后荨麻疹基本好了,患者感觉太神奇,以前荨麻疹发作后经常要拖几个月才好,以及吃过补肾的中药,效果都不理想,也曾在河北中医院吃中药调理。

第二次复诊因背部毛囊炎多求陈老师开方调理,舌淡略胖大,薄白黄苔(见图5

药物组成:  麻黄15g      五味子15g    白附片30g久煎  桂枝15g

 白芍15g      党参30g       黄芪30g         白芷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生姜15g          细辛6g  

 薏苡仁30g     当归12g     败酱草30g      

                 6付   颗粒    开水冲服       每日三次     

 讨论: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又称“风疹块”和“鬼饭疙瘩”。其发病机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认为是“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明王肯堂《疡医准绳》也持同样的观点:“夫风瘾疹者,有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说“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会导致本病的发作,认识到高蛋白质食物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清吴谦《医宗金鉴》曰:“此症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认为表虚汗出,外感风邪是发病的机理。清祁坤《外科大成》根据本病非完全由外感风邪所致,提出治疗“宜凉血润燥”,“慎用风药”方法;清顾世澄《疡医大全》则提出了“疏风、清热、托疹”的治疗大法,这些理论至今对临床仍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此外,中医古籍一些治疗本病的专方,如消风散、胡麻丸等,至今还应用于临床,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师父的经验方抗过敏汤,组成由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芪桂枝汤加桔梗、当归、五味子、白芷、党参组成。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原方治疗太少两感,阳虚外寒发热。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古人誉曰:“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亦有人称桂枝汤实则是调脾胃之祖方。 

 该患者初诊时刻症见:全身皮肤瘙痒,抓痒后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瘙痒严重时拖延半年怕风胃胀腹胀,早泄,早醒,喜欢喝热水,吃饭时头部冒汗,大便一天几次不成型,粘稠状。舌质暗红,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薄白苔略黄腻。陈老考虑卫阳不固,表虚邪恋。遂方选抗过敏汤,方中用麻黄辛温解表,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二药配合,增强助阳解表之力,细辛归肺肾二经,气味芳香,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加白芷辛香活血通窍,合桂枝通阳温经助附子温里;桂、芍相须为用,调和营卫;党参,黄芪,炙甘草益气固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全方共凑温阳散寒,宣肺通窍之功。二诊时患者诉药后荨麻疹基本不发作,因背部毛囊炎严重,皮肤瘙痒不显患者早醒早泄,大便不成型,为巩固继续用抗过敏汤加苡仁附子败酱草加减,抗过敏汤基础上加薏苡仁,败酱草,当归清热健脾之效。 

此案患者为“荨麻疹”治疗时根据症状辨证为“卫阳不固,表虚邪恋”。遂用抗过敏汤治疗,并取得特别明显效果。此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临床思考与总结的重要性,老师辨证准确,灵活的临床思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 ;

2:清吴谦《医宗金鉴》;

3:《伤寒论》

4.中医内科学 张伯臾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