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甜,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邮箱:liu0617tian@163.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关键词:鸡鸣散、湿脚气
摘要:鸡鸣散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叶、桔梗、生姜组成,具有行气降浊、化湿通络的功效。临床主要治疗湿肿脚气。
首诊:
主诉:下肢沉重无力2+月
现病史:患者秦某,女,65岁。2月前出现下肢沉重无力,麻木僵痛不适,活动后可缓解,皮肤痒,大小便正常。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薄白苔。
中医诊断:湿脚气
中医辨证:寒湿下注、痹阻经络
治法:行气降浊、化湿通络
处方:鸡鸣散加味
具体药物如下:
桂枝30g 干姜20g 木瓜30g 炒吴茱萸15g
紫苏叶10g 陈皮15g 桔梗15g 防己30g 槟榔15g
3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下肢沉重感、麻木僵痛已缓解六七成。皮肤不痒,治疗有效,原方续服。在原方基础上加干姜量为30g,加吴茱萸量为20g,增强其温化寒湿之力,巩固疗效。
具体处方如下:
桂枝30g 干姜30g 木瓜30g 炒吴茱萸20g
紫苏叶10g 陈皮15g 桔梗15g 防己30g 槟榔15g
3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三诊:患者诉下肢肿胀已明显缓解,诉眠稍差,多梦。遂在原方基础上减干姜量为20g,减其温性,加远志15g,改善睡眠。
具体处方如下:
桂枝30g 干姜20g 木瓜30g 炒吴茱萸20g
紫苏叶10g 陈皮15g 桔梗15g 防己30g
槟榔15g 远志15g
5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按语:
《证治准绳》中的鸡鸣散方,来源于南宋医家朱佐所著的《朱氏集验方》,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叶、桔梗、生姜组成,具有行气降浊、化湿通络的功效。临床主要治疗湿肿脚气,症见足肿胫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 亦可用于风湿流注,脚肿痛不可忍或筋脉肿大者。
本方证之病机主要是寒湿郁结。寒湿阻于下,两足受之,则重痛无力,寒湿滞于经络,气血不得宣畅,则麻木冷痛。正如《医编》所诉: “寒湿在上,则头重,胸闷呕吐,在中则腹泻痞瘪,在下则胫足肿胀,在外则身肿重,骨节痛。”此外患者诉皮肤痒,乃感受风湿之邪,郁于肌肤腠理。本方以槟榔沉重性坠为君,行气驱湿,质重引邪下达。辅以陈皮芳香理气燥湿,消滞开化,佐以紫苏叶辛香宣散,桔梗开上、宣畅三焦。数药皆以气胜,气胜则行速,气化则湿亦化,取其“着者行之”之义。更用木瓜下行收湿、舒筋通络。干姜代生姜,吴茱英温散寒邪。加桂枝、防风温阳解表除湿。诸药相合,祛湿以化浊,通络以除滞,行气以解郁,全方合力共奏开上、导下、疏中、温宣、降浊、解表之功。
心得
本医案患者服药三剂即感症状缓解六七成,可见经方之魅力,陈老辨证用药之精准,令学生佩服,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