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应用四逆汤治疗多寐医案一则

日期:2021-12-1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14

           张宏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张宏嘉,女,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610031,E-mail:1837406162@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也。”所描述的少阴病症状以欲寐、嗜寐、多寐为主。病机以脾肾阳虚为主, 治疗以补肾温阳之法。

关键词:少阴病 多寐  四逆汤  陈学忠

医案

     患者X,32岁,2021年1028初诊。

     现病史患者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不集中、整日昏沉想睡觉、怕冷,伴手足冰冷、大便不成型,食辣后腹泻、性功能减退,无口干口苦,口臭,发热,黑朦,恶心呕吐等症状,纳眠可,小便可。舌体胖大有齿印,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慕名于陈老师处就诊。

诊断:中医诊断:少阴病

      :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散寒

:四逆汤附片 60g(久煎)   干姜30g    炙甘草15g

3剂,每日1剂,每日3次,水煎服

二诊:2021年11月01日,患者诉服前药后精神不集中、整日昏沉想睡觉、手足冰冷明显好转,大便性状由稀溏转变为软便,稍成型。舌体胖大有浅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考虑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阳气渐复,但仍有不足,陈老为加强温阳的功效加大附片的剂量为90g。余药同前,效不更方,续服5剂。

2021年11月08日电访患者诉前证皆好转,已无不适。

讨论:本病案中患者为青年男性,病程较长,或因外感、或因内伤而致精神不集中、整日昏沉欲寐,结合舌苔脉象辨证为少阴病,脾肾阳虚。肾阳不足,进而不能温煦脾阳。脾阳虚则怕冷,手足冰冷、大便溏、性功能减退,舌体胖大有齿印,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

“但欲寐”是病家欲寐、嗜寐、多寐, 神识尚清,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是肾阳虚、阴寒内盛,神失所养所致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是少阴病提纲提示临床常见的欲寐、嗜寐、多寐是少阴病, 可以从少阴病论治。少阴主心肾两经, 为水火之脏, 病若从寒化, 则出现少阴阳虚、阳气衰竭的症候, 表现在睡眠方面就是睡眠增多, 轻则属于嗜睡病, 重则属于发作性睡病。

《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嗔目, 阴气盛则瞑目。”明确指出多睡是因阴盛所致。阳主动、阴主静, 阴盛则多寐, 阳不出于阴则寐。 

 《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又《医方考》卷五提到:“阳气衰乏者,阴必凑之。令人五指至膝上皆寒,名曰寒厥。寒厥者,寒气逆于下也。”《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治宜温经回阳,用四逆汤等方。

    夫人之虚,不外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主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此处患者无热恶寒,脉细,欲寐,四肢厥冷,为阳衰之象,治疗当以回阳救逆为急务,故予以四逆汤回阳救逆,附子温补真阳,壮君火,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即可调和药性,亦可和中缓急,助阳通脉,此处陈老取原方三味药,使得药物精炼直攻病之根本,真阳回复,驱寒外出,则诸病自愈。

    陈老使用经方四逆汤,重用附片60g,简单三味药,让困扰患者沉疴得以明显改善。二诊时考虑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陈老加大附片剂量为90g,患者服药后效如桴鼓。陈老用药之精简,附片用量之大,在精准辩证基础上的理论自信,让我等学生非常佩服,陈老认为治病需从本源出发,追本溯源,防止以药释证,遵从经典,辨证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