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张宏嘉,女,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610031,E-mail:1837406162@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张xx,女,58岁。患者因“腹痛1月余”就诊。中医诊断:胃痛 。处方:黄芪建中汤。现举老师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医案一则,以觞医者同行。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 胃痛 陈学忠
医案:
张xx,女,58岁。2021月08月12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中隐痛,伴腹胀、打嗝,不喝水则大便干结,甚则语言难出,身软无力,需缓缓起身,无口干口苦,口臭,发热,黑朦,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纳眠可,小便可。舌体胖大有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细。慕名于陈老师处就诊。
诊断:中医诊断:胃痛
证型:脾胃虚弱
治法:温中补气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大枣30g 桂枝15g 白芍30g 炙甘草15g
炙黄芪30g 党参30g
共4剂,每日1剂,每日3次,水煎服
二诊:2021年08月26日,患者诉服前药4剂,后于外院转方续服六剂,现胃中隐痛、腹胀好转,已不打嗝,乏力已无,晨可快速起身,现喉中不适有痰,咽干,大便可。舌体略胖大有浅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细。加入桔梗30g,取桔梗汤之意,余药同前,效不更方,续服三剂。
2021年09月23日电话随访患者诉前证皆好转,已无不适。
讨论:本病案中患者为老年女性,年老体弱,或因外感、或因内伤而致腹痛腹胀、嗳气,结合舌苔脉象辨证为腹痛 脾胃虚弱证,夫人之虚,不外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主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中土失运,诸症峰起。
《黄帝内经》云:“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 ,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黄芪建中汤为张仲景经方,见录于《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篇》,后世应用本方范围甚广。黄芪建中汤是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化裁而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中有两条。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则有三条。1、“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遗精,四肢痠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2、“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予虚劳小建中汤”。3、“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张石顽谓:“小建中汤专主风木胜脾之腹痛”。
桔梗汤亦为仲景方。又名“甘桔汤”。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陈学忠教授指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病久,则气血乏源;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升降失调,中焦失运。因此以治病求本原则,应用甘温之品,补脾建中,调和阴阳。枢纽通,中焦运,病乃愈。
小建中汤味甘养脾,阴阳俱补,芍药之酸得甘助,酸甘合化可以生阴。以党参代饴糖,党参、甘草之甘得桂枝、生姜之辛,辛甘合化可以生阳,所以阴阳俱补,并能达到“缓中补虚”之效果。
其方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调和营卫;甘草、党参一阴一阳,补和营卫;姜枣一阴一阳宣和营卫。方中加入黄芪,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阴生阳长,脾胃健,营卫通,津液行,精血生,补中土以灌四旁。
陈学忠教授认为治病需从本源出发,追本溯源,防止以药释证,遵从经典,辨证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