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凤 :师承学员,成都610000,E-mail:1151753309@qq.com
2.陈学忠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指导老师、四川成都 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唐某某,女,80岁,口腔溃疡、牙痛一月余就诊。中医诊断:口糜 。辨证属虚阳上浮,以潜阳封髓丹治之。
关键词:潜阳封髓丹 口糜 陈学忠
一、病案
初诊:2021年9月13日。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一个月。
现病史:患者为陈老的老病号,2017年因阳虚漏汗,用桂枝附子汤治疗效果甚佳,后续用金匮肾气丸调养。2021年8月以来出现口腔溃疡、牙痛,时常咬舌头。皮肤发烫、口干苦不明显、不出汗、不畏寒;小便热,每次量小,大便时干时溏;睡眠质量较差。自认为口腔溃疡是有热,用菊花、陈皮泡水喝,每次也会感觉有一点好转,但过两日又恢复。深受苦恼,前来就诊。
刻诊:舌略胖大齿印,舌质淡红偏暗,白苔,脉细弱。
中医诊断:口糜 (虚阳上浮)
治疗原则:温肾潜阳,引火归原
方剂:潜阳封髓丹加味
白附片30g先煎 肉桂10g 炮姜20 g 盐黄柏30 g
砂仁20g后下 炙甘草15 g 醋龟甲30g 当归12 g
白芷10 g
3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诊(2021.9.16):病人复诊,诉现口腔溃疡渐消、牙痛已无、皮肤发烫感减轻。唯睡眠仍不理想。
治法:温肾潜阳,引火归原。前方加入龙骨、牡蛎。
方剂:潜阳封髓丹加味
附片30g先煎 肉桂10g 炮姜20g 盐黄柏30g
砂仁20g后下 炙甘草15g 醋龟甲30g 当归12 g
白芷10g 龙骨30 g 牡蛎30g
3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 讨论:
1、口腔溃疡中医辨证
俗称口疮、口糜,古代医家对口疮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但临床上多以火热,阴虚立论,治疗多以清热,解毒,泻火,滋阴,活血,止痛为主,此类治法偶能取效一时,旋即复发,再难奏效。复发性口腔溃疡虽有火热上炎之征,但因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正气已虚,脾胃之火末熄,因此其炎上之火大多虚实并见。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败胃之药,正气越伤虚火越浮,治疗虚火不知引火归源,一味滋阴降火,一派滋腻之品,中焦不能运化,病越长绵难愈。因此,陈学忠教授认为引火归元极为重要。
2、潜阳封髓丹
潜阳封髓丹是由潜阳丹(砂仁、附子、干姜、龟板、甘草);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陈老将该方广泛应用于肾阳虚衰,虚阳上越之症。方用附片温补肾阳,干姜温阳散寒,龟甲滋阴平肝潜阳,黄柏清降相火,肉桂引火归元,交通于心肾,砂仁运化中焦,开阴阳升降之通路。全方温阳补肾,滋阴降火,平衡肾中阴阳,治疗命门火虚、下焦阴寒过盛,逼阳上浮之虚火,达到引火归元,以消阴翳的目的。
3、本案辨证思路
陈老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灼口症案较多,但此医案确有特殊之处,值得总结。
本案难点在于患者无明显畏寒、怕冷等阳虚症状,那如何确定其为阳气不足,虚阳上浮呢?陈老解释,立法思路为4点:1、舌、脉。其舌略胖大齿印,时常咬舌头,舌胖大多因津液输布失常,体内水湿停滞,提示气虚、阳虚;质淡白苔提示是寒非热,脉细弱提示非实乃虚,阳气虚弱。2、患者为80岁老年女性,4年前曾因阳虚内寒而漏汗服用桂枝附子汤、金匮肾气丸治愈,其人阳虚体质可见。3、其口腔溃疡、牙痛不红肿,非为实火而是虚火;皮肤发烫而体温不高,非外感实热,为阴虚生内热,虚阳外浮。4、虚火内扰,心神不安,故睡眠不佳。阳气虚衰、虚阳上浮,用潜阳封髓丹正合病机。
二诊患者反应主症大为好转,唯睡眠仍不理想,加入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疗效显著,方药对症。
4、口腔溃疡的西医认识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舌头溃疡指发生于舌头、舌腹部位的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西医对此尚无根治方法。
三、体会
陈老在疑难杂症治疗中潜阳封髓丹应用较多,时常取得神奇疗效。但是并非每一个病人都有明显的、典型的阳气不足、虚阳上浮症侯,师傅常教导我们一方面要能够通过对蛛丝马迹的分析,准确判断病机,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陷入先入为主的套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