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老运用开郁合中加减治疗疑难杂症验案1

日期:2021-08-28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581

1.何凤 师承学员,成都610000E-mail:1151753309@qq.com

2.陈学忠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指导老师、四川成都 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某某,70岁,以背心冷、心口烧灼一月就诊。中医诊断:胃脘病。辨证属脾肾阳虚、肝胃不合、肝郁气滞,以开郁合中四逆汤、左金丸、半夏秫米汤、附子理中丸治之

关键词:开郁合中  胃脘病   很杂病机   经方运用   陈学忠

一、病案

初诊:2021年8月12日。

主诉:胃部烧灼一个月。

现病史:自诉近一个月来,胃部烧灼,胃至喉部发紧发痛至胃,冒酸、打嗝。平素畏寒,特别是背心发冷。疲乏,走路累;头晕;睡眠不佳;胁肋胀;大便溏,一日4次。

其他医院诊断为:心肌缺血、慢性非萎缩性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为四川南充市仪陇县人,因其家族几个亲戚都在陈老处就诊且取得良好疗效,故专程从南充赶来求诊。

刻诊:舌体胖浅齿痕舌质淡红偏暗,薄白苔脉细虽为暑天,穿着初冬装。神情焦灼。

中医诊断:胃脘病

辨证:脾肾阳虚、肝气犯胃、肝气郁滞、胃气不和

治法:温补脾肾、调和肝胃、温中降逆、化痰和胃

方药:开郁和中合四逆汤、左金丸、半夏秫米汤治之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 g    法半夏30 g  

        酒黄连10 g   炙甘草15 g 大枣30 g    党参30 g

         干姜30g       薏仁60 g    附片30 g   吴茱萸3g

6  1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诊:2021年8月19日

心口烧灼、走路乏力、背心冷有减轻,睡眠好转,大便从4次转为2次。

刻诊:舌体胖浅齿痕舌质淡红暗,薄白苔脉细

效不更方,附子加至40,加大温阳力度,处方如下;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 g    法半夏30g 

     酒黄连10 g   炙甘草15 g  大枣30g     党参30 g 

     干姜30 g     薏仁60 g      附片40 g   吴茱萸3g

6  1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三诊:2021年8月26日

刻诊:舌体胖浅齿痕舌质淡红暗,薄白苔脉细

胃部烧灼感、喉部发紧感已无,背心冷、打嗝、冒酸、胁胁胀已消,乏力、头晕缓解,自觉不适是睡眠仍未恢复正常,大便次数较多为每日2-3次。穿着厚,较一般人怕冷。

治法:温补脾肾、调和肝胃、温中降逆、化痰和胃、温中健脾

前方加入炒白术30,加强温中健脾。

方药:开郁和中四逆汤、合左金丸、半夏秫米汤、附子理中汤治之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g     法半夏30g 

       酒黄连1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党参30 g 

        干姜30g      薏仁60g      附片40g     吴茱萸3g   

        炒白术30g

6  1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 讨论:

1、辨证思路

本案患者主症和自我感觉最难受的是胃部烧灼,胃至喉部发紧发痛,但兼症较多:冒酸、打嗝;畏寒、背心发冷、疲乏、走路累、头晕、睡眠不佳、胁肋胀、大便溏。

分析辨证:胃部烧灼,喉部发紧发痛,为肝气犯胃;畏寒,大便稀溏,脾阳虚;背心发冷,背部督脉循行肾所主,肾阳虚;疲乏、走路累、头晕为阳气亏虚;胁肋胀、睡眠不佳,为肝郁气滞;睡眠不佳为脾虚生痰,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

综上所述,病机为:脾肾阳虚、肝气犯胃、肝气郁滞、胃气不和,治则为:温补脾肾、调和肝胃、温中降逆、温中健脾、化痰和胃。

2、处方分析

 第一诊处方:

柴胡15 g     桂枝15 g    白芍15  g   

法半夏30 g  酒黄连10 g 炙甘草15 g 

大枣30 g      党参30 g    干姜30g   

薏仁60g        附片40 g    吴茱萸3g

1)主方“开郁和中”

   柴胡15g      桂枝15 g     白芍15g      法半夏30g  

  酒黄连1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党参30g  

  干姜30g

“开郁和中”为陈老经验方,由柴胡桂枝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组合而成。柴胡桂枝汤和枢机、解郁结、益少阳、调营卫、和阴阳、舒络脉。可治疗诸多因枢机不利、气血失调为病机的情志病。半夏泻心汤为《伤寒杂病论》中治心下痞之经典良方。尤适用于脾胃病反复发作而致中虚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证。陈老将柴胡桂枝汤与半夏泻心汤融合、裁剪,制方为“开郁合中”,开散郁结与通畅腑气相互结合,达到调和肝脾,疏理肝气,消痞散结的目的。

患者肝气郁滞、肝气犯胃,开郁和中方调和肝脾、疏肝理气、消痞散结,正合病机。

(2)四逆汤

方中“附片   干姜   炙甘草”组合为四逆汤之意,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正合患者畏寒怕冷的阳虚病机。

(3)左金丸

方中“黄连    吴茱萸”组合为左金丸之意,泻肝火、行湿、开痞结,正合患者嘈杂吞酸、胁肋胀痛的肝火犯胃之病机。

(4)半夏秫米汤

方中“法半夏   薏仁”组合为半夏秫米之意,原方中秫米今由薏仁代替,化痰和胃,正合患者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病机。

5)附子理中汤

第三诊方中“附片   干姜    党参    炒白术   炙甘草”组合为附子理中汤之意,温中健脾,正合患者畏寒、便溏等脾阳虚病机。

3、总结

第一、二诊共9味药,第三诊加入炒白术后也才10味药,却暗含6个经方,将脾肾阳虚、肝气犯胃、肝气郁滞、胃气不和四大病机统而治之,复杂的治法在巧妙的制方中得到有机的统一。

三、体会

陈老独创经验方“开郁和中”、“升降温里”都是将经方运用于复杂病机的代表方剂,在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治中疗效确切,屡创奇迹。

 云南省中医院李主任近期正在进行“复杂病机的经方运用”课题研究,而此案正是为“复杂病机的经方运用”打开了一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