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舒培,男,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成都青羊戴氏嗓音诊所, 四川成都610031 32535048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鲜某,女,82岁,以“胃中鸣响,呃气上逆2月余”就诊。中医诊断:胃痞。辨证属胃阴亏虚。陈老辨证精准,以麦门冬汤滋阴养胃,降逆和中,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麦门冬汤 胃痞 陈学忠
医案:
患者鲜某,女,82岁,2021年8月11日因“胃中鸣响,呃气上逆”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自述6月至今胃中鸣响,呃气上逆,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可,不欲饮食,食后腹胀,偶有反酸。舌稍红少苔,脉虚数。
中医诊断:胃痞 胃阴亏虚
中医治法:滋阴养胃,降逆和中
方剂:麦门冬汤
方药:麦冬60g 法半夏15g 党参30g 炙甘草15g
大枣20g 山药50g 生姜3片
三剂,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
8月12日随访:患者家属述,患者诸症好转明显,效果满意。
讨论:
胃痞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症。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并认为病因有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凝气滞等,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䐜满闭塞。”汉·张仲景在《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指出:“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在于结胸的鉴别中,明确提出了痞满的临床特点。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点诸痞候》则结合病位、病机对病名做出了阐释:“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金元时期,李东垣倡导脾胃内伤之说,其理法方药多为后世医家所借鉴。
痞满的病性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饮食、药物等实邪干胃,导致脾胃运纳失职,痰湿内生,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出现痞满,或是情志失调,肝郁气滞,逆犯脾胃,可致气机郁滞而成痞满。实痞日久可成虚痞,如痰湿困脾日久,正气逐渐亏耗,损伤脾胃,或是素体虚弱中焦运化无力而成气虚痞满。湿热之邪或是肝胃郁热日久伤阴,导致胃阴亏损,胃失濡养,和降失司,而成阴虚痞满。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所致的肺痿,但病虽在肺,其源在胃,脾胃属土,肺属金,土为金之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虚之证。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
该医案中,患者胃中鸣响,呃气上逆并伴反酸2月,并口感欲饮,大便秘结,舌红等热像,佐以患病时长及脉象,故考虑为阴虚火旺,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清肺胃虚热。党参益气生津为臣。以山药代粳米,再加大枣益气养胃,此正“培土生金”之法。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甘草调和诸药。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得降,诸症得以缓解。陈老临床辨证精准,用药精简,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