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麻辛附瓜芩夏治疗肺胀医案1则

日期:2021-08-01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80

舒朝林 1,陈学忠 2△

1.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中医医院,四川大邑6133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舒朝林(1995),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22321320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陈学忠老师运用麻辛附瓜加味,补命门之火,扶正祛邪,宣肺化气,清化痰热之意以治疗肺胀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肺胀  麻辛附瓜加味 陈学忠

医案:

患者杨**,66岁,202103 25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喘息40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月余

病史叙述:40余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咳嗽、吼喘、气紧,偶有咯白色泡沫痰,每年冬春季节,受凉或食烟酒、辛辣过度后反复发作,多次当地服药(不详)治疗好转,症状逐年加重,于2020年09月到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1、慢性阻塞肺病伴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2、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IV级 3、2型糖尿病  4、高血压3级 很高危5、低钾血症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平素长期口服药(具体不详)控制病情;入院前1月余,因受凉后感上述症状复发加重,感静息状态下即感心累、气紧明显,伴胸闷,胸骨后及剑突下闷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吼喘,咯少量白色泡沫痰,不易咯出发病以来精神稍差,纳、眠如常;口唇发绀,舌体微胖,舌质暗红,苔白腻少津,脉弦滑

西医予静脉滴注氨茶碱解痉,头孢噻肟钠注射液抗感染,静滴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注射液营养心肌,雾化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抗炎解痉平喘,静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抗心衰,予口服丙卡特罗片解痉、酮替芬片抗过敏止咳等对症治疗;中药予参赭镇气汤加减补肾纳气平喘治疗,疗效不佳,于2021年04月02日求治于陈老。

刻下症:患者诉晨起活动后感心累、喘息、气紧明显,轻微咳嗽,少痰,时而喉间有痰鸣;晨起洗漱期间需休息2-3次方能完成,倍感痛苦,平素怕冷,夜尿多,约1h/次,严重影响睡眠,大便基本正常。舌脉:舌体略胖大,舌质淡暗红,白黄腻苔,脉弦滑。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差,5年前检查发现患有糖尿病,4年前开始口服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缓释片1.0g qd,及罗格列酮片 4mg qd降血糖治疗,目前使用皮下注射诺和灵30r 早15u 晚15u间断性服用二甲双胍、拜糖平联合控制血糖,自诉血糖控制欠佳,3年检查发现血压200/?mmHg,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bi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95mg qd降压未按时检查血压

中医辨证:

诊断:肺胀 

辩证:内有郁热,外有表寒,邪在半表半里。

治法:扶正祛邪,宣发肺气,清化痰热

方药:自拟方:麻辛附瓜加味。

炙麻黄绒 12g,  细辛 10g,      醋五味子 12g, 黄芩 15g,

炒瓜蒌子 20g,  蜜瓜蒌皮 20g, 法半夏 20g,   生晒参 20g,

生姜 15g,        燀苦杏仁 12g, 炒紫苏子 20g, 当归 20g,

附片 30g 久煎,  炙甘草 15g   

一日一剂,共6剂,水煎温服,每日三次。煎服方法:上方3剂,每剂水煎取汁共500ml,分三次餐后半小时温服,每日一剂。

04 09日二诊:患者诉晨起活动后心累、喘息、气紧较前明显好转,偶有咳嗽,咯少许白色泡沫样痰,易咯出,夜间偶有喉间痰鸣;晨起洗漱期间需休息1次方能完成,夜尿多明显改善,约3-4h/次,夜间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甚是欣喜。舌脉:舌体略胖大,舌质淡暗红,白黄腻苔,脉弦滑原方基础上加用化橘红 15g, 熟地黄20g  

0412日患者诉晨起活动后感轻微心累、喘息不适,偶有咳嗽,咯少许白色泡沫样痰,易咯出,未闻及喉间痰鸣;晨起洗漱期间无需休息方能完成,夜尿多明显改善,约2次/晚。

05月05日电话随访患者,患者诉心累、喘息较前明显好转,轻微咳嗽不适,咯少许白色泡沫样痰,易咯出,未闻及喉间痰鸣;晨起洗漱期间无需休息方能完成,夜尿多明显改善,约1-2次/晚

方剂分析: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用以治疗阳虚感外寒的哮喘、鼻渊、风疹等。《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原方治疗太少两感,阳虚外寒发热。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补命门之火,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

瓜芩夏取自小陷胸汤,全瓜蒌黄连半夏组成,为祛痰剂,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效。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胸膜粘连等属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者。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气郁不通,故胃脘或心胸痞闷,按之则痛。治宜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方中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用时先煮,意在“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臣以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

文献: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  

2方论选录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热入有浅深,结胸分大小。心腹硬痛,或连小腹不可按者,为大结胸,此土燥水坚,故脉亦应其象而沉紧。止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胸,是水与热结,凝滞成痰,留于膈上,故脉亦应其象而浮滑也。秽物据清阳之位,法当泻心而涤痰。用黄连除心下之痞实,半夏消心下之痰结,寒温并用,温热之结自平。瓜蒌实色赤形圆,中含津液,法象于心,用以为君,助黄连之苦。且以滋半夏之燥,洵为除烦涤痰、开结宽胸之剂。虽同名陷胸,而与攻利水谷之方悬殊矣。

全方取之意加减,加用苦杏仁理气化痰止咳,紫苏子化痰止咳,润肺平喘,宽胸理气,当归在方中之意与苏子降气汤同理,取治疗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补下虚之意,生晒参大补元气以扶正,五味子补气生津、补肾宁心、收敛固涩,生姜以温肺止咳和胃之效;原小陷胸汤中使用黄连以除心下之痞实,此方中改用黄芩,因黄芩主清上中焦湿热为主,入肺经,以加强清化痰热之效,纵观全方以补散兼施补命门之火,扶正祛邪、宣肺化气、清化痰热之功取得显著疗效。

该患者高龄,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正气亏虚,感受邪,郁久而化热外有表寒,邪在半表半里;经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后,患者仍感喘息、心累为主,考虑肺肾亏虚,肾不纳气故予参赭镇气汤加减补肾纳气平喘治疗疗效不佳;因患者仍有咳嗽咯痰,结合舌苔为苔白黄腻苔,考虑正气亏虚,浊气未清;故治疗以扶正祛邪,宣肺化气,清化痰热方可取得显著疗效,经上述治疗后患者夜尿多明显改善,也更加认证了补命门之火、扶正祛邪之效。

纵观整个治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平素体质禀赋的重要性,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详细问诊、辨证论治、谨守病机、审察阴阳,坚定理论自信,引导患者坚持服药,方能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