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灵1,陈学忠2
1. 汪灵:成都锦江泰三堂德康医院执业助理医师, 成都610000,E-mail:1114607532@qq.com
2.陈学忠: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指导老师、四川成都 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李某某,女,73岁,因“全身汗出2+月”就诊。中医诊断:汗证;辨证:虚阳外浮。处方:潜阳封髓丹。
关键词:汗证 潜阳封髓丹 陈学忠
1、医案
初诊:患者李某某,女,73岁,2021年06月29日。
主诉:全身汗出2+月。
现病史: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汗出,以头项躯干为主,白天、夜间均有汗出,天气炎热时较明显,伴口干口苦,手足心热,现无畏寒肢冷,但见冬季畏寒,患者未曾治疗,故今日前来求诊。
刻下症见:全身汗出,伴口干、口苦,鼻尖、额部晄白,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正常,饮食睡眠可,舌体略胖,舌质淡红略暗,薄白苔,脉弱。综上,陈老四诊合参,指出:
中医诊断:汗证。
辨证:虚阳外浮。
治法:温肾潜阳。
方药:潜阳封髓丹加味。
附子30g 肉桂10g 砂仁20g 龟板20g
黄柏30g 龙骨30g 牡蛎30g 干姜15g
浮小麦50g 炙甘草15g
5剂,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1次150ml,饭后温服。
二诊:2021年07月06日
患者自述汗出量较前改善,鼻尖、额部晄白较前改善,大便干燥难解较前改善,口干、口苦较前减轻,现伴腰部疼痛不适,小便正常,饮食睡眠可,舌体略胖,舌质淡红略暗,薄白苔,脉弱。效不更方,继以原方加当归润肠通便,杜仲、巴戟天补益肝肾,强筋骨,具体方药如下:
附子30g 肉桂10g 砂仁20g 龟板20g
黄柏30g 龙骨30g 牡蛎30g 干姜15g
浮小麦40g 巴戟天15g 杜仲15g 当归15g
炙甘草15g
6剂,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1次150ml,饭后温服。
三诊:2021年07月20日
患者汗出较前明显好转,自述现基本如正常汗出,鼻尖、额部未见明显晄白,腰部疼痛较前减轻,大便干燥难解较前明显改善,口干、口苦较前明显改善,无明显手足心热,小便正常,饮食睡眠可,舌体略胖,薄白苔,脉沉细。效不更方,继以原巩固疗效,具体方药如下:
附子30g 肉桂10g 砂仁20g 龟板20g
黄柏30g 龙骨30g 牡蛎30g 干姜15g
浮小麦40g 巴戟天15g 杜仲15g 当归15g
炙甘草15g
4剂,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1次150ml,饭后温服。
四诊:2021年07月27日
患者自述现基本如正常汗出,现感咽燥不适(夜间为甚)、喉间有痰,少量易咯出(自行泡服罗汉果,效果欠佳),腰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口干、口苦较前好转,大便稍干燥,无明显手足心热,小便正常,饮食睡眠可,舌体略胖,薄白苔,脉沉细。现患者汗出症状较前好转故在原方基础上去掉龙骨、牡蛎、浮小麦,加以细辛、青果、五味子温通辛散利咽生津,具体方药如下:
青果15g 五味子12g 细辛10g 附子30g
肉桂10g 砂仁20g 龟板20g 黄柏30g
干姜15g 巴戟天15g 杜仲15g 当归15g
炙甘草15g
4剂,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1次150ml,饭后温服。
2、讨论: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节所论述的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患者老年女性,全身汗出,伴口干、口苦,鼻尖、额部晄白、咽部不适、喉间有痰、腰部疼痛、大便干燥难解,现无畏寒肢冷,但见冬季畏寒,舌体略胖,舌质淡红略暗,薄白苔,脉弱,故不属外感表虚、阴虚,当属肾气不固,虚阳外浮,根据经络循行足少阴肾经循喉咙,虚阳上浮、虚火上炎故咽喉不适,整体审查故选方潜阳封髓丹。潜阳封髓丹中附子、干姜、细辛温补肾阳、引火归元;龟板滋阴平肝潜阳;黄柏清降相火;肉桂引火归元,砂仁醒脾开胃;龙骨、牡蛎潜阳镇静安神;浮小麦益气止汗,当归养血润肠通便,巴戟天、杜仲补益肝肾,强筋骨,青果、五味子利咽生津,甘草调和诸药。陈老辨证施治,用方精准,吾辈应当认真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