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凤 :师承学员,成都610000,E-mail:1151753309@qq.com
2.陈学忠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指导老师、四川成都 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高某某,女,57岁,以腿抽筋、潮热出汗就诊。中医诊断:痉症、汗症。辨证属阴阳失调、筋脉失养。治以调和阴阳、柔肝缓筋,以芍药甘草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之。
关键词:痉症、汗症、芍药甘草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一、病案
初诊:2021年5月6日。
主诉:舌头麻;近半个月小腿频繁抽筋,抽筋时疼痛剧烈。夜晚更甚,严重影响睡眠,不影响行走;潮热、出汗、口苦,兼烦躁。
刻诊:舌质红偏瘀暗,薄腻苔偏黑。
中医诊断:痉症、汗症。
辨证:阴阳失调、筋脉失养
治法:调和阴阳、柔肝缓筋。
方药:芍药甘草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
桂枝15 炙甘草30 白芍50 大枣30 生姜12 龙骨30 牡蛎30 木瓜30 伸筋草30 浮小麦60
5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诊:2021年5月17日
患者自诉前诊服药后腿总抽筋频率减少,潮热出汗有改善,仍有口苦。前方去伸筋草,加入黄柏、杜仲、巴戟。
桂枝15 白芍50 大枣30 炙甘草15 生姜12 龙骨30 牡蛎30 浮小麦60 木瓜30 盐黄柏20 盐杜仲15 盐巴戟天15
5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21.5.27患者反馈,前诊服药后腿抽筋已停止,潮热出汗、口苦已消,睡眠较好,精神转佳。患者对疗效甚为满意。
二、讨论:
1、痉症的诊断
(1)西医认识
西医认为小腿抽筋是腓肠肌痉挛,常见的原因有几个方面:A、血管源性,常见的疾病有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甚至下肢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由于血供减少,可以引起小腿肌肉的强直肌痉挛。B、神经性,常见的有小腿的神经受压或慢性劳损,腰部疾病引起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等。C、电解质因素,由于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引起的低钙血症,可以导致抽筋发作。
西医治疗主要从补钙、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入手。
(2)痉症的中医辨证。
痉症古代亦称瘛疯、抽搦、抽风、反折。《张氏医通,瘛疯》说:“瘛都,筋脉拘急也;疚者,筋脉驰纵也,谷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瘛病总论》又说:“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也”。可见,痉病讨论的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发作的病症。
《灵枢.九针论》记:“肝主筋”。《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肝者......其充在筋”。阴血不足筋失濡养而出现挛急不伸。
2、 汗症的诊断
(1)西医认识
认为中老年女性的潮热出汗为更年期综合症,由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引起。西医治疗主要采取精神心理治疗、激素替代疗法。
(2)汗症的中医辨证。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的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根据汗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五种。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治疗汗证当以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泻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为原则。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血养心、滋阴降火、清泄里热、清热化湿、益气回阳固脱为主要治法。
3、方剂讨论
(1)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的29条,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 甘草四两(炙,甘平)右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主治误汗后伤及阴血而出现的脚挛急不伸之证。方中白芍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本经》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炙甘草甘平入太阴,补脾生津,《本经》谓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二者相伍,酸甘化阴,益气和血,养血通痹,缓急止痛,证治要点在于调和肝脾。
(2)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桂枝调和营卫,通阳化气,芍药敛阴止汗,炙甘草、生姜、大枣都是调和之用,龙骨、牡蛎潜镇摄纳。
(3)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其组成及用法为: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三药合用甘润滋补,养心安神、柔肝缓急。汗为心液,此方亦有收摄心液之用。。
4、本案辨证思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六十,阴瘘,气大衰。”《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患者57岁,阳气自衰,阴阳失调,阳浮则迫汗外出,阴亏则筋脉失养而拘挛,心神失养而烦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交通心肾,重镇纳摄;芍药甘草汤重用芍药至50g,养血敛阴,柔肝缓急;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收摄心液。三方合用阴阳调和,阴液得敛,筋脉得濡,心神得养。
方中加入木瓜、伸筋草活络止抽动。二诊中患者抽筋、出汗减,但仍然口苦,陈老认为此为虚阳上浮。“肝肾同源”,阴阳互滋。患者其阴阳不平不仅在肝、脾、心,更在其肾,故加入黄柏坚阴清热,杜仲、巴戟天补肾益阳。诸药合用,阴平阳秘,证症皆除。
5、总结
该医案充分体现陈老对经方病机的精准把握和临证加减灵活变通,也启迪我等谨遵师训: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方能达到临证时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