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赵桂蓉,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大邑县晋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大邑611330 1214177581@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也。”所描述的少阴病症状以欲寐、嗜寐、多寐为主。病机以脾肾阳虚为主, 治疗以补肾温阳之法。
关键词:少阴病 多寐 脾肾阳虚 四逆汤 陈学忠
医案:患者欧X,女,45岁,2021年3月19日因“嗜睡伴疲倦、乏力3年”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出现怕冷,手脚冰凉症状,长期穿衣服较周围同龄人穿得厚实,未予以治疗。3年前出现嗜睡伴疲倦、乏力。夜间睡眠时间充沛睡眠质量较好晨起后仍嗜睡,没精神,整天都想睡觉,自觉腹胀。到当地医院检查,甲功等实验室指标未见异常。慕名前来就诊。刻下症:患者体型较胖,舌体胖大,舌质淡、齿痕明显,薄白苔,脉细。大便稀溏,2-3次/天,纳可。
诊断: 少阴病
辩证: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散寒
方剂:四逆汤
附片 60g(久煎) 干姜30g 炙甘草20g
5剂,每日1剂,温服,每次150ml。
二诊:2021年3月26日复诊,复诊当日气温17度左右,患者仍诉怕冷穿着长及小腿肚的羽绒服。患者诉嗜睡、疲倦、乏力明显好转,甚是高兴。大便次数减少至1次/天,大便性状由稀溏转变为软便,稍成型。考虑患者嗜睡、乏力、疲倦症状明显好转,仍诉怕冷,陈老为加强温阳的功效加大附片的剂量为90g。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90g(久煎) 干姜 30g 炙甘草20g
5剂,每日1剂,温服,每次150ml。
2021年4月09日电话回访患者,患者告知因到西藏工作未按时复诊。现已无嗜睡、乏力、疲倦症状,怕冷、手脚冰凉较前明显好转,大便已成型。
讨论:“但欲寐”是病家欲寐、嗜寐、多寐, 神识尚清,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是肾阳虚、阴寒内盛,神失所养所致。《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是少阴证提纲。意思是说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行,则脉微;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少阴病提纲提示临床常见的欲寐、嗜寐、多寐是少阴病, 可以从少阴病论治。少阴主心肾两经, 为水火之脏, 病若从寒化, 则出现少阴阳虚、阳气衰竭的症候, 表现在睡眠方面就是睡眠增多, 轻则属于嗜睡病, 重则属于发作性睡病。《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治宜温经回阳,用四逆汤等方。
《灵枢·大惑论》:“夫卫气者, 昼日常行于阳, 夜行于阴, 故阳气尽则卧, 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阴阳、营卫之气的运行有关。卫阳之气昼出夜伏, 以及营阴之气的充胜, 维持着睡眠的正常节律。如果阴阳偏胜偏衰, 营卫不和, 卫阳之气不能出于营阴, “流于阴也久, 其气不清则欲瞑, 故多卧矣”。“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 故卒然多卧焉”说明阳气虚弱, 卫气久留于阴是造成多寐的主要病机。《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嗔目, 阴气盛则瞑目。”明确指出多睡是因阴盛所致。阳主动、阴主静, 阴盛则多寐, 阳不出于阴则寐。
本案中患者中年女性,病程较长, 陈老抓住患者嗜睡、疲倦乏力,脉细。辨病为少阴病,辩证为:脾肾阳虚。肾阳不足,进而不能温煦脾阳。脾阳虚则疲乏嗜睡, 畏寒肢冷, 肢体沉重, 脘腹痞胀, 大便稀溏, 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微。陈老使用经方四逆汤,重用附片60g,简单三味药,让困扰患者多年的沉疴得以明显改善。二诊时考虑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仍诉怕冷陈老加大附片剂量为90g,患者服药后效如桴鼓。师傅用药之精简,附片用量之大,是在精准辩证基础上的理论自信,让我等学生非常佩服,感叹中医之神奇。
参考文献:
[1] 王育勤.少阴病“但欲寐”与嗜睡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9-10.
[2] 李彦坤. 治疗“但欲寐”的体会[N]. 中国中医药报,2006-08-1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