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难治性头痛验案一则

日期:2021-04-26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026

作者简介:纪福连,女,犍为县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班学员 E-mail:735491165@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

摘要:患者谭某某,女,29岁,因“右侧头痛3年”就诊。中医诊断:头痛。证属寒滞肝经、络脉瘀阻证。陈老辨证精准,以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通络行滞,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头痛 乌头汤 当归四逆汤 陈学忠

医案:

患者谭某某,女,29岁,犍为人,2020年12月12日因“右侧头痛3年”就诊。

现病史:患者3年前感受风寒后出现右侧头痛,疼痛较为剧烈,痛甚时可致呕吐,四肢欠温,遇阴冷天气均明显加重。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后自行在院外买“酚氨咖敏颗粒”一日三次口服,方能减轻头痛,持续2年余。恰逢陈老到犍为县中医医院带教,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到陈老处就诊。刻诊:右侧头痛明显,两手冰凉,饮食尚可,二便正常,面色晦黯,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薄白苔,脉沉细而紧。

中医诊断:头痛  寒滞肝经、络脉瘀阻

中医治法:温经散寒,通络行滞。

方剂: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方药:黑顺片(先煎)30g 制川乌(先煎)15g 制草乌(先煎)15g  桂枝30g

         细辛15g             当归20g               吴茱萸15g             通草10g

         白芍15g             大枣30g               炙甘草15g             生姜3片

   两剂,每日一剂,每日3次口服,每次200ml。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感右侧头痛有所好转,未再服用“酚氨咖敏颗粒”,舌体微胖浅齿印,舌质淡,薄白苔,脉沉细。考虑患者病程日久,寒凝较盛,效不更方,继续予上方3剂。

三诊:患者诉服药后右侧头痛明显好转,无痛甚呕吐现象,舌体微胖浅齿印,舌质淡红,薄白苔,脉沉。继续予上方3剂。

患者服药后右侧头痛基本消失,四肢欠温明显改善,继续予上方7剂加以巩固。后电话随访,右侧头痛消失,未再发作。

讨论: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由川乌、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组成,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功效,主治寒湿痹阻关节证。当归四逆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厥阴病篇:“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肝主身之筋膜,筋膜遇寒则收引,遇热则松弛;肝为藏血之脏,血遇寒则凝涩,遇热则沸溢。今因寒伤厥阴,血脉受病,血因寒而凝涩,凝涩则血运不利;脉因寒而收引,进一步妨碍气血运行。血以载气,血不至则气无由达,阳气不达四肢,则肢冷脉弱;阳气不达头部,则头痛。

陈老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取乌头汤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意,用制川乌、黑附片、制草乌大辛大热,善治沉寒痼冷,并能止痛;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既补营血之虚,又行血脉之滞;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共为君药;芍药养血和营,助当归补血充脉;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行血;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以资生血之源,共为佐使药。吴茱萸散寒止痛,为治疗头痛之要药,生姜散寒温里。本方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故治疗该患者顽固性头痛疗效显著。

陈老找准病因,辨证用药,处方精准,用药独到,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