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舒培,男,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成都青羊戴氏嗓音诊所, 四川成都610031 32535048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裴某,女,66岁,以“肩颈及上肢游走性疼痛10余年,加重3月余”就诊。中医诊断:痹症。辨证属寒湿痹阻。陈老辨证精准,以乌头汤合四神煎加味温经散寒,除湿宣痹,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乌头汤 四神煎 顽固性项痹 陈学忠
医案:
患者裴某,女,66岁,2021年1月27日因“上肢游走性疼痛10余年,加重3月余”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自述肩颈及上肢游走性疼痛10余年,加重3月余,晨起手指僵硬,活动后好转,手麻,长期自服激素类药物和止痛药可缓解疼痛,饮食尚可,大便偶尔干结,睡眠较差,舌体胖舌质淡偏暗,苔白腻,脉紧。
中医诊断:项痹 寒湿痹阻
中医治法: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方剂:乌头汤合四神煎加味
方药:黄芪50g 石斛30g 忍冬藤30g 远志15g
川牛膝30g 鸡血藤50g 葛根100g 防己30g
桂枝30g 细辛15g 制川乌15g 制草乌15g
生甘草15g
五剂,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
2月8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肩颈疼痛好转,上肢游走痛减轻,手麻减轻,任有晨僵,舌体胖舌质淡偏暗,苔白腻,脉紧。陈老考虑患者现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故以上方加重川草乌用量各30g,再加延胡索15g,加强温经通络止痛之功效,7剂继服。
2月24日三诊:患者手麻手痛好转明显,现手指晨起僵硬,活动后可缓解,上方加全蝎3g 蜈蚣2条 姜黄15g驱风温阳通络,5剂继服。
3月10日四诊:患者自述手麻晨僵好转明显,颈项强痛好转明显,现已可不服用激素类药物和止痛药,效不更方,桂枝加量至40g,细辛加量至20g,加强温通之效。
3月17日随访,晨僵手麻好转明显,患者自述效果满意。
讨论:
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痹症《内经》称为痹,提出病因以风、寒、湿邪为主。《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并根据病邪的偏盛进行分类,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也。”《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生热痹。”《痹论》还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症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另立“历节病”,认为“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是其主症,病位在肝肾,病因是由于汗出入水中,风寒湿合而为邪,伤及血脉,水湿侵淫筋骨关节所致。对于痹症的治疗,《金贵要略》所载的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防己汤及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至今任是临床常用方剂。
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功效。主治寒湿痹阻关节证。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本方证乃因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所致。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气血运行阻滞,故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治当温经散寒,除湿宜痹。
四神煎首载于清·鲍相璈《验方新编·腿部门》,用于治疗鹤膝风,原文云:“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二两,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被,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一服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论近久皆效”。
该医案中,患者肩颈及上肢游走性疼痛10余年,晨起手指僵硬,手麻,故考虑寒湿痹阻。方中乌头味辛苦,性热,其力猛气锐,内达外散,能升能降,通经络,利关节,其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凡凝寒痼冷皆能开之通之;并配甘草以缓急止痛;四神煎中黄芪一药重用,味甘性温,为补气圣药,又善祛大风,并可固表止汗,托疮排脓。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正气充足,邪自易除,重用黄芪,用来扶助正气以统领诸药直达病所,蠲痹除滞,祛邪外出;牛膝味苦、酸、性平,益阴壮阳,强健筋骨,祛瘀止瘀,善治膝关节屈伸不利;石斛味甘淡,性偏寒,养阴生津清热;远志味辛、苦微温,补益心肾,以杜绝邪气内传之路,预安未受邪之地,又能祛痰消痛肿;忍冬藤代金银花,清热解毒之功颇佳,此可消除因瘀而化热的关节肿痛,且可制约黄芪温热之性。再加鸡血藤活血舒经,防己祛风除湿,桂枝细辛温通经络,葛根解肌,缓解太阳疼痛,诸药相伍,使寒湿去而阳气宜通,关节疼痛解除而屈伸自如。陈老临床辨证精准,用药精简,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