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杜薇 温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温江区和盛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中医师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宋某,女,69岁。因“咯痰痰带咸味1年,余头昏晕1月,”就诊。中医诊断:痰咸,肺肾阴虚证。处方:八仙长寿丸(麦味地黄丸)。
关键词:八仙长寿丸 痰咸证
宋某,女,69岁,2021年2月4日初诊。
主诉:咯痰痰带咸味1年余,头昏晕1月,。
现病史:咯痰痰中带咸味1年余,头昏晕1月。血压:172/78mmhg,特来陈老门诊就诊。
刻下症:咯痰、痰中咸味,头昏晕、口干,舌质淡红偏暗,苔白,脉细弦。
诊断:痰咸 眩晕
病机:肺肾阴虚,肝风内动
治法:滋养肺肾,镇肝潜阳。
方药:八仙长寿丸加味
熟地30g 山萸肉30g 山药30g 茯苓15g
盐泽泻15g 牡丹皮15g 麦冬15g 五味子12g
龙骨30g 牡蛎30g 葛根80g 天麻15g
6付,每日一剂,每日三次。
2021年3月1日二诊,患者诉咯痰痰带咸味无明显好转,头昏晕、口干还有一点,陈老考虑其仍为肺肾阴虚,续用上方八仙长寿丸加味治疗
熟地30g 山萸肉30g 山药30g 茯苓15g
盐泽泻15g 牡丹皮15g 麦冬30g 五味子12g
龙骨30g 牡蛎30g 葛根80g 天麻15g
3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三次。
2021年3月4日四诊,患者诉头晕、咯痰痰带咸味明显好转,陈老考虑其头晕已基本没有,血压已平稳,遂在前方基础上去龙骨、牡蛎,葛根改用120g,续服3付。
讨论:
中医传统理论中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咸味属肾,痰咸病位在肾,《王孟英医案》载:“张与之令堂久患痰嗽碍卧,素不投补药。孟英偶持其脉曰:‘非补不可!’予大剂熟地,一饮而睡。与之曰‘吾母有十七载不能服熟地矣,君何所见而重用颇投。’孟英曰:‘脉细痰咸,阴虚水泛,非此不为功。’”足见痰咸多见于阴虚水泛之证。
八仙长寿丸,别名麦味地黄丸。出自《寿世保元》。由地黄、山茱萸、怀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五味子组成。主治肾虚喘嗽。是肺肾同治之方。方中麦冬能清养肺阴,五味子滋肾敛肺,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增加养阴生津之功,治疗肾虚咳嗽、眩晕。
患者为老年女性,肾气亏虚,咽部有痰带咸味、口干1年余,患者肺肾阴虚已久,水不涵木,出现肝风内动而头昏晕,舌质淡红偏暗,苔薄白,脉细弦。本病涉及肺、肝、肾三脏,辨病为咳嗽病,辨证为肺肾阴虚。选用八仙长寿丸加味治疗,患者一诊时陈老以八仙长寿丸加天麻、龙骨、牡蛎镇肝潜阳,葛根生津止渴,全方以滋养肺肾,镇肝潜阳为主;二诊时患者痰咸无明显改善,头昏晕、口干还有一点,续用八仙长寿丸加味治疗;三诊时患者咯痰痰咸明显好转,头昏晕、口干基本消失。
陈老在临证中辨证灵活,用方精准,是我辈学习之楷模,为我辈总结了治疗痰咸可用金水六君煎,也可用八仙长寿丸,在临床上需要我们精准辨证,区别其细微的差别,才能获得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