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v陈学忠老师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医案一则

日期:2021-03-17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97

詹瑶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詹瑶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省第二中医院规培医师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钟某,女,38岁。因带状疱疹20余天,复发1周就诊。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钟某,女,38岁。2021年2月18日初诊。

主诉带状疱疹20余天,复发1周

现病史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道疼痛,伴蚁行感,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予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头孢美唑”及外用“阿昔洛韦”后,疱疹消退好转出院。但出现左侧颞部及耳后疼痛,具体疼痛性质患者不能描述,于外院行针灸康复治疗及口服中药后效果均不明显。1周前患者自觉左侧颞部及左耳道疼痛加重,再次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门诊医师查看后告知患者左耳道带状疱疹复发,建议患者继续住院治疗。患者拒绝,自行予以“阿昔洛韦软膏”外敷,症状未见缓解。患者家属建议患者至陈老处就诊,患者既往对于中医持怀疑态度。但疼痛日益加重,遂来就诊。

刻下症左侧颞部及耳道、耳周疼痛,有蚁行感,夜间耳道瘙痒明显,影响睡眠,干咳,咳嗽时间较长,口臭,口干舌燥,睡眠欠佳,纳呆,小便色黄,大便可。舌淡红偏暗,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蛇串疮

病机肝胆湿热

治法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15g      龙胆草10g      栀  子20g      丹  皮15g

生地黄30g      当  归12g      黄  芩15g      甘  草15g

车前草20g      黄  连5g       全  蝎6g       僵  蚕10g

 15g              

                                  3副,每日一剂,每日三次,口服。

2021年2月22日二诊,患者兴奋至极,告知左侧颞部及耳道、耳周疼痛明显缓解,咳嗽较前减轻。故效不更方。

2021年2月25日三诊,患者诉左耳道疱疹已消退,左侧颞部及耳道轻微疼痛,无蚁行感,咳嗽较前好转。故在原方基础上减全蝎用量为3g,加入黄芪30g扶正驱邪。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沿神经纤维播散至相应皮肤而发病,皮损由簇集性的疱疹组成,因多见于肋、腰部,故又称缠腰火龙蛇串疮等,以疼痛为突出表现。西医常运用激素等对症治疗。疱疹消退后常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西医治疗常以镇静止痛、营养神经为主要治疗手段。历代对带状疱疹论述颇多,治则多取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等法。

陈老认为带状疱疹病因主为“热毒、湿邪、血瘀”,常运用“清热、除湿、活血、止痛”为其治疗大法,分为初、中、后期三步治疗曲,依步寻方。早期多以清热解毒除湿凉血活血,通络止通。然该患者因带状疱疹位于耳道,为胆经循行部位,故直接选方龙胆泻肝汤治疗。

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主要功效为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本方治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上扰则头巅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为痛且口苦;下注则循足厥阴肝经所络阴器而为肿痛、阴痒。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等症。故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综观全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克相应而愈。患者咳嗽时间较长,邪已入络,故加全蝎、僵蚕祛风止咳,白芷除湿止痛。

  陈老抓住患者辨证要点,运用此方,疗效显著,解病人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