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朝林 1,陈学忠 2△
(1.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中医医院,四川大邑6133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舒朝林(1995),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
班学员,22321320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柴胡桂枝汤处自《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太少两感之证,陈老善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发热验案一则。
关键词:发热 柴枝各半汤加减 陈学忠
医案:
患者杨**,男,81 岁,2020年07月 10日初诊。
主诉:发热、畏寒2月。
病史叙述:患者诉2月前因受凉后,感咳嗽、咯痰、心累、气紧不适,经当地行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随后出现午后(3点左右)开始出现阵阵发热,在家自测体温正常,(住院期间监测发热时体温:在36.2-36.8℃之间),畏寒,出汗,稍动则汗湿衣衫,怕风,持续约2小时后可自行缓解,伴口干口苦不适,劳力性心累、气紧不适;发病以来精神稍差,纳、眠如常;口唇发绀,舌体略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质淡暗红,苔白,脉弦滑。
既往诊治史:于6月03日第一次至我科门诊就诊,予服用中药颗粒剂:
桂枝颗粒 12g, 白芍颗粒 12g, 炙甘草颗粒 10g, 生姜颗粒 6g,
大枣颗粒 15g, 柴胡颗粒 12g, 黄芩颗粒 12g, 法半夏颗粒 15g,
党参颗粒 15g, 龙骨颗粒 15g, 牡蛎颗粒 15g
中药6付,每天一剂,开水冲服100ml,口服(中药),西医予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茶碱缓释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消咳喘胶囊等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疗,为期约1周,疗效不佳,患者自行停用,未再继续服用,于07月10日到我科住院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7年,最高血压>160/?mmhg,长期口服"螺内酯"控制血压,未规律监测血压,患高脂血症3年,未服用降脂药,糖尿病病史2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分散片、阿卡波糖"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对磺胺、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患者自述既往有双侧乳房增生伴疼痛不适5年余,未予重视及诊治。既往2019年0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诊断为“1、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右心衰竭 心功能Ⅱ级 3、高血压病2级 高危 4、肝功能不全 5、电解质代谢紊乱 6、前列腺增生 7、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8、脂肪肝 9、肺大疱 10、主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辨证:
诊断:发热
辩证:内有郁热,外有表寒,邪在半表半里。
治法:和解少阳,调和营卫。
方药:予以柴桂各半汤加味。
柴胡15g 桂枝15g 生晒参30g 白芍15g
法半夏15g 黄芩15g 炙甘草12g 大枣30g
生姜3片(自加)
一日一剂,共6剂,水煎温服,每日三次。煎服方法:上方3剂,每剂水煎取汁共500ml,分三次餐后半小时温服,每日一剂。
07月 17日二诊:患者诉午后(约3点)发热,畏寒,出汗较前明显好转,轻微发热、伴出汗不适,轻微怕风,持续约半小时方可自行缓解,口干口苦均有所缓解;效不更方继续服用3剂;
07月20日患者诉每日午后轻微感发热不适,畏寒、怕风较前明显好转,未再出汗及口干口苦不适,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约2-5分钟方可自行缓解。
07月23日电话随访,患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连声称赞、感谢陈老,折磨了几个月的疾病终于好了。
方剂分析:
柴胡桂枝汤是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见于《伤寒论第146条》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柴胡桂枝汤方:桂枝(一两半,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张仲景用其治疗太阳外证未去,而邪已入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所致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外感病症。《伤寒论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祛邪扶正之方,方中黄芩降胆经之上逆;柴胡升三焦经之下陷;半夏、生姜降胃经之逆;参、枣、炙草补中气生津液;全方升中有降,补中以调升降,此为和解治法也。《伤寒论第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方,方中桂枝实表阳,调荣卫;芍药收敛荣气之疏泄,以交卫气为主;炙甘草补中气;生姜、大枣助胃气、补胃液,以调荣卫。两方合用,取二者所长,既可和解表里,疏利气机,又可调和营卫。
分析:该患者高龄,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正气亏虚,感受外邪,表邪未解、营卫失和,见自觉发热,汗多,同时出现口干、口苦等症。陈老反复询问患者发热、汗出病史,患者均诉2月前感冒后才出现。指出该患者为外感风寒之邪未解,邪传少阳,遂果断处以柴桂各半汤,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太阳营卫得和,发热汗出自消,少阳经气舒利,则口干、口苦愈;我们回顾发病之初门诊就诊时,服用柴桂各半汤中加龙骨、牡蛎以收涩敛汗之功,共服用6剂,未再坚持继续服用;陈老所开之方则是单纯柴桂各半汤原方,两方之间剂量上略有差异,再次体现了经方的魅力;纵观整个治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平素体质禀赋的重要性,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详细问诊、辨证论治、谨守病机、审察阴阳,坚定理论自信,引导患者坚持服药,方能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