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附子理中汤加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酒湿泄医案一则

日期:2020-07-13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960

舒希梅1,陈学忠2

1大邑县安仁镇公立卫生院,四川  成都610330

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 都 610031

作者简介:舒希梅,女,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生,医师,80189880@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附子理中汤来源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由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组成,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陈老用其治疗泄泻取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 陈学忠   酒湿   附子理中汤  苓桂术甘汤

正文:

1、病案:

患者xx,54岁,2020522日初诊。

患者因高脂血症(甘油三酯5.96mmol/L)就诊,陈老仔细询问病情,患者自诉腹泻10年(因腹泻时间太久,患者已习以为常,故未作主诉就诊)7-8次/天,大便稀溏,伴胸闷,肠鸣腹痛不著。舌体略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平素怕冷,畏冷饮冷食。酗酒20余年,每天约高度白酒半斤。形体偏瘦。

既往史:慢性胃炎20余年,痛风20余年

诊断:酒湿

证型:寒湿证

治法:补脾肾、温化寒湿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苓桂术甘汤加减

附片30g (久煎 )  党参30g      干30g       炒白术30g     

炙甘草15g         桂枝30g       茯苓30g                       

4剂,水煎,温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2020529日,二诊:者诉药后症状好转,大便较前成形,4次每日,怕冷症状稍有改善,胸闷好转,舌体略胖大,边有浅齿印,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前方加肉桂15g增强温阳散寒之功、泽泻30g降脂渗湿。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30g (久煎 )  党参30g      干30g       炒白术30g     

炙甘草15g         桂枝30g       茯苓30g          肉桂15g.                

泽泻30g   

4剂,水煎,温服日一剂,一日三次。

20206月12日,三诊:患者自诉药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成形,每日1-2次,效不更方,继服4剂巩固疗效。

2020630日电话回访,患者诉大便成形,每日1-2次,复查血脂正常。

2、讨论: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病变部位在脾胃与大小肠,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多由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引起,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而发病。汪昂曾说:“久泄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患者泄泻日久,脾阳虚损及于肾,致脾肾两虚。

伤酒泄泻为病证名[1]。见《医略六书·泄泻》。又称酒泄[1]。酒泄又称酒湿泄、纵酒泄泻、伤酒泄泻[2]。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因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所致[2]。有寒热之分[2]。《不居集·酒伤》: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有善饮而先天禀厚者,大便泄泻,若一日不泻,反觉闷热,此属湿热[2]。多饮酒而阳气虚弱者,酒湿从寒化,症见饮食渐减,形体渐瘦,困倦畏寒,泄泻日久,或五更作泄,或秋冬加剧,治宜培补脾肾、温化寒湿

《景岳全书·泄泻》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 遂在治疗中以健脾利湿为主。

附子理中汤是后人在仲景理中汤的基础上加附子而成,而《伤寒论》中其实并没有把理中汤或丸作为太阴病的主方。理中丸见于《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太阴病是以吐、利、腹痛、腹满为特征,属于我们现代所说的脾胃虚寒证,仲景提示治法是“当温之”,指出“宜服四逆辈”。中医认为,理中汤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当属“四逆辈”无疑。而且理中汤加减法中,有“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足证其当属“四逆辈”。因此,后世把此方作为太阴病主方。常用此方治疗糖尿病、腹泻、咳嗽、腹胀等属于脾胃虚寒者。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茯苓淡渗,逐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

本案患者平常嗜爱饮酒,损伤脾胃,腹泻日久7-8次/天,大便稀溏,肠鸣腹痛不著。舌体略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平素怕冷,畏冷饮冷食。酗酒20余年,每天约高度白酒半斤。形体偏瘦。诊断为酒湿中焦阳气不足,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陈老巧用附子理中汤加苓桂术甘汤加减,补脾肾、温化寒湿而疗效显著,寥寥几味药包含了两个经方,用药精简,效如桴鼓,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展现了中医的精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