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林1,陈学忠2*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新都6105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作者:周兴林,男,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新都师承班学员,1910499884@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老年女性,慢性咳嗽,久治不愈,陈老抓住患者痰多痰咸为主症,考虑肾虚痰泛,换用金水六君煎,悄然而愈,完美再现了从肾治痰的经典。
关键词:金水六君煎,慢性咳嗽
王XX,女,75岁,2020年5月12日入院。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3月
现病史:3+月前受凉后出现咽痒、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痰多,咳嗽较剧烈,咳剧时诉气紧,因疫情期间,不方便去医院,反复私人诊所,口服中西药不祥,病情不好转。遂2周前到笔者处就诊,门诊作了血常规、胸部CT均无异常,先后口服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莫西沙星片及中药麻辛汤、金沸草散加减等,不效,故收入住院治疗。
既往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多年,长期服药,目前血压、血糖、心电图稳定,无心绞痛及心衰等症状。
一诊 2020年5月13日 下午
刻诊:精神可,诉咽干、痒,口干,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痰多,咳嗽较剧烈,咳剧时诉气紧、气短,眠欠佳,大便偏干、小便可,舌体略胖大,舌质淡红,薄黄苔,脉弦滑。追问病史,既往为教师,好言谈,感冒后常有咽喉不适,陈老查见咽喉有淋巴滤泡。
中医诊断:久咳、慢性喉痹
病机:风痰闭肺
治法:祛风化痰,宣肺利咽止咳。
方药:金沸草散及慢咽汤加减。
炙麻黄10g 金沸草12g 南沙参30 g 细辛10g
炙甘草15g 桔梗20g 紫菀15g 白芍15g
当归12g 大枣30g 桂枝15g 干姜10g
全虫6g 五味子15g
颗粒剂 6副 一日一剂,日服三次。
二诊:2020年4月20日. 患者诉症状无明显缓解。诉奇了怪了,怎么这次痰一直是咸咸的。
考虑年老、久病,肾水不足,痰浊阻肺。调整方案为金水六君煎加减。以滋阴养血,燥湿化痰止咳。
熟地黄30g 当归15g 化橘红15 g 半夏15g
炙甘草15g 茯苓15g 紫菀12g 款冬花10g
颗粒剂 6副 一日一剂,日服三次。
三诊:2020年4月27日. 诉口干、咽干稍有好转,咳嗽次数减少,痰量稍减少,没那么咸了。效不更方,加生姜12g,五味子12g。
颗粒剂 4副 一日一剂,日服三次。2天后出院,带药8副继续巩固治疗。
出院后一天天,咳也轻了,痰也少了,特别是痰也不咸了,出院后吃到6-7副,就完全好了,不咳了。然后还有几副,就一起吃了。原来头有一直有点晕晕的,现在也不晕了,原来面部一直有点麻麻的,现在也不麻了,特别是睡眠也好多了。
2020年6月19日 下午患者再次来到办公室,言不咳了,担心再发,要求开点调理的药,宗陈老意,予小剂黄芪桂枝汤加南沙参,回家调理。
讨论:本例患者是我高中同学的母亲,病情也不重,就是一直咽痒、咳嗽、痰多味咸,已经3月,门诊始终治疗不好,不得已,入院,请教师傅。
住院后,抗生素先后调整为头孢美唑针、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污、阿奇霉素,同时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N-乙酰半胱氨酸,口服孟鲁司特,酮体芬等等,只是没有使用全身激素,依然没啥反应。如果单从西医角度上,归属慢性咳嗽。原因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应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似乎哪个都不太符合,由于特殊时期,检查条件有限,姑且只能下个急性支气管炎诊断。西医手段不灵,那中医中药呢?一诊,考虑:久咳、慢性喉痹,常法金沸草散及慢咽汤加减,不效。二诊,言痰多,白色泡沫痰,味咸,调整思路,予金水六君煎加紫菀、冬花,滋肾化痰,温肺止咳平喘,投石问路,有些反应。三诊,加生姜完善全方加强行气化痰、五味子滋肾涩精,敛肺止咳,连续再进12剂,不知不觉间,诸症悄然消失。
金水六君煎出自《 景岳全书》 。为该书“新方八阵 · 和 阵” 之首剂,由熟地黄、当归、 半夏、陈皮、茯苓、生姜、炙甘草7味药组成。其实为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黄、当归而成。原方“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 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 外受风寒、 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张氏认为只要辨证准确 ,可达神效之功。
张氏认为“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命门为肾之本,阴精又为命门之本”。“阳非有余,真阴不足,阴虚则精虚 ,精虚则气无所附而生化之机便停息”。他强调阴精的重要作用,并认为阴阳失调诸证,皆责之于肾与命门。本方特点重在填精补血,补精以化气,滋阴以温阳,使金水相生。全方药性温和,尤宜于老年虚损之人,如谦谦君子,扶正益损,故名金水六君煎。
然本方问世以来,多有争议。如陈修园言其组方矛盾,在其《景岳新方贬》中,“。。。。。杂凑成方,方下张大其说以欺人”。而近代上海的程门雪则对该方推崇备至,用金水六君煎而重用熟地治愈不少咳喘痰湿重症。他说“ 治阴虚痰饮最好方法 ,应推张景岳金水六君”。
清代医家王孟英,补充了本方的独特症状为“脉细痰咸”,从此“痰有咸味、脉象沉细”完善了本方的辨证要点。
方中重用熟地黄、当归填精补血,二陈汤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标本兼治,攻补兼施,肺肾同调。熟地黄,味甘微苦,微温,归经肝肾经,滋阴补血,填精益髓。他认为熟地黄“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能补五脏之真阴”,“大补真水”,“实精血形质第一品纯厚之药”,“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原”。精血同源,当归养血活血,《本草经》 中说“当归主咳逆上气”。二者相配,大补阴血,且当归为 “血中之气 药”,使补而不滞、补而不腻。
本病的实质其实为痰饮,其生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停聚有关,其标在肺,其本在脾,其根在肾。“清稀者为饮”,“稠浊者为痰”。但传统观点正如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失健运,水液不能正常敷布,停而为湿,聚而成饮,凝而为痰,似乎更强调脾的作用,痰饮久留不去又有明显脾虚症候时,健脾除湿化痰,几乎成了常法,而且最为直接有效。典型的方:如《医学正传》六君子汤,二陈汤去乌梅加党参、白术(四君子汤)。还有《局方》参苓白术散。
但本患者脾虚的症状并不明显,而且老是觉得口干、咽干、痰咸,咸为肾之味,痰咸证明痰之源在于肾。明代王伦《明医杂著》云,“痰之本水也,源于肾”,肾主水,肾水不摄,上泛而为咸痰。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认为:“痰饮病轻则治肺脾,重则治肾。以虚痰之本源于肾,肾气虚则闭藏失职,上见饮泛为痰,下呈不约为遗,故加熟地、当归使令肾气得充,厚其闭藏之力,则水湿运化,痰之本源清也。肺为水之上源,上源得清,金水相生,肾气振复,固摄有权则遗漏自止。故前哲云:‘脾肾为生痰之源,肺胃为贮痰之器’。”强调补充了“肾为生痰之源,肺胃为贮痰之器”的重要性。
肾有阴阳虚损之别,是真阴不足,还是阳虚虚寒呢,抑或阴阳俱损?张景岳一方搞定,只是强调“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
肾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生化之机。他说阳先阴后,阳施阴受,着重强调了阳气的重要作用。立足于阳气,主张养生首当保护阳气,论治疾病当以温补。基于温补思想,重视温补元阳。基于阴阳互根的基础,提出了阴中求阳的补阳大法。或助阳配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或滋阴涵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以求阴阳相济,阴阳平衡。
治痰饮之病,张景岳曰:“治痰者求其本,痰无不清”,肾虚者当滋肾化痰以治其本,以熟地黄阴中求阳,肾阴充则真阳足,真阳足则痰自化,“温补即所以 化气,塞因塞用之妙也”。从而开启了大剂熟地黄治疗肾虚咳喘之先河。
本案陈老师,一如既往,慧眼识本,尊崇先贤,大胆实践,巧妙加减,为学生们打开了咳喘治法的另一扇大门。。。。。
谢谢师傅!
对本方我未曾使用过,而今师傅的使用,再查找文献,使我确信此方的效验。参考文献:
[ 1]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9. 986, 339, 530, 207, 918—989
[ 2] 清·陈修园.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第一册[ M] .上海:上海书店, 1985.585
[ 3] 1985. 08. 017 张加林 金水六君煎褒贬我见
[ 4]光明中医 2007 年 5 月第 22 卷第 5 期 张芙蓉 金水六君煎应用刍议
[ 5]山东中医杂志 .2013.06.038 马向梅 张介宾金水六君煎释义
[ 6] 中医药研究 1 9 8 6 年 第 5 期 黄宗荣 金水六君煎立方之我见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