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脉痹案例一则

日期:2020-06-0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476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1:作者:吴俊,女,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员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正文:

1.病案:

2020年3月4日初诊,患者陆某,女,72岁。因“左下肢水肿1月,加重伴右下肢麻木1周。”就诊。

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水肿,水肿程度持续加重,伴腰痛,无小便量改变,未予以重视,1周前,患者左下肢水肿加重,胀痛,不能走路,伴右下肢麻木,双手掌麻木,双手晨僵。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予以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慕名陈学忠老师前来就医。入院症见:左下肢水肿,胀痛,不能行走,伴右下肢麻木,双手掌麻木,双手晨僵,咽痛,气紧,胸闷,头晕。纳食可,睡眠差,小便量减少,长期腹泻约1年,大便不成形1-2/天。近日体重未见明显变化。舌略胖大,舌质淡偏瘀暗,苔白偏腻,脉弦细。辅助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左侧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近端及股浅静脉及大隐静脉近端可见弱回声充填,较厚约14.8mm,压之不变瘪。查体:左下肢从大腿根部至脚背明显水肿,凹陷性水肿,疼痛。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脉痹

西医诊断:左下肢静脉血栓

辨证:气虚血瘀,水湿瘀阻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利水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100g, 鸡血藤 50g,桃  仁 10g, 红  花 10g,

土鳖虫 30g, 桂  枝 30g,泽  兰 30g, 白  术 30g,

赤小豆 100g,地  龙 15g,川牛膝 30g, 烫水蛭 9g

                           5剂,每日一剂,一日三服,水煎服。

2020年3月12日复诊,患者就诊时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自诉穿原来长裤后不觉紧绷,在原方上加用茯苓 30g,先后12剂予以利水渗湿3月25日患者诉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明显缓解,左下肢轻度水肿,大腿水肿明显缓解。复查下肢静脉彩超:左侧股静脉、股深静脉近段、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近端管径正常,管腔压之能瘪,左侧股静脉可见范围约9.6*6.5mm弱回声附着。继续予以上方服用。4月20日复查下肢静脉彩超:左侧下肢静脉筛查:股总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大隐静脉近端管径正常,管腔压之能瘪,左侧股总静脉可见范围约6.1*3.8mm弱回声附着。

2.讨论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下卷·瘫痿论》此方为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名方,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药物组成为: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原文为: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芪,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两剂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还已病三兩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一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本方证为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治法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

患者因"左下肢水肿1月,加重伴右下肢麻木1周。"入院,根据其病史、病症,结合中医四诊合参,其病当属祖国医学"脉痹病"范畴。陈学忠老师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根据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于临床,发现调整补阳还五汤中药物组成后对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疼痛、水肿疗效明显。患者疼痛、麻木、下肢水肿,治疗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适宜。药物组成为重用黄芪,为主药,大补元气,促进气血通行,祛瘀通络;易当归为鸡血藤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活络舒筋;桃仁、红花协同鸡血藤以活血祛瘀,协同黄芪调和营卫以通畅血脉;易川芎为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加用泽兰、赤小豆,加强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地龙通经活络,周行全身,最后炙甘草滋阴养血。患者血瘀日久,加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组方目的在于益气活血,调和营卫,去除脉络瘀阻,促使静脉回流,同时改善血栓。患者使用改方后,疗效明显,不仅水肿、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通过治疗前后的下肢静脉彩超可见患者静脉血栓从大小14.8mm变为6.1*3.8mm。

补阳还五汤主治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方剂药理作用有三:一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2] ,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着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着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主要是血液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了解了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再看陈学忠老师的自拟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调整用药,对血栓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疗效皆好。

参考文献:

[1]《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

[2]《中药通报》1987(2):51

[3]《陕西中医》1986(1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