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理中汤治疗泄泻病之验案

日期:2020-05-1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85

陈红霞1     陈学忠2

 1.作者:陈红霞,女,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医师,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员,361597522@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

摘要:理中汤首载于《伤寒论》,主要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组成,有补气健脾,温中散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证;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谙熟中医经典,临床诊疗中善于把握病机,灵活应用经方,且获效颇殊。现举老师运用理中汤治疗泄泻病一则,以兹同道参考

关键词泄泻病 理中汤 陈学忠 

    1.案例

XX,73岁,202039

主诉:腹泻1月余

病史:近一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肠鸣,白天4-5次,自感不能控制,质地稀溏,色黄,无口渴及腹痛等不适,腹泻肠鸣明显,白天4-5次,自感不能控制,质地稀溏,色黄,无口渴及腹痛等不适,先后到当地社区医院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大便常规+隐血试验结果正常,胃肠镜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并口服“双歧杆菌、复方氟哌酸、藿香正气液、多酶片及复方故氨酰肠溶胶囊”等药物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为寻求中医治疗今日遂到我科门诊就诊,刻诊:腹泻肠鸣,白天4-5次,自感不能控制,质地稀溏,色黄,泄后排泄物浮于水面,全身乏力,无腹痛等不适,饮食可,睡眠欠佳,小便可,舌体略有胖大,舌边齿痕,舌质淡,薄白苔,脉细。近期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厄贝沙坦片75mg”降血压,自述血压控制在130/70mmHg,17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余无特殊。

诊断:泄泻病

证型:中焦虚寒证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选方:理中汤加减

用药:党参30g     炮姜30g      炒白术30g       炙甘草15g、

                                    3付,水煎温服,100ml tid、

2020.3.12复诊,患者诉自感腹泻次数较前无明显变化,但大便质地较前略有改善,浮于水面的排泄物较前略有减少,肠鸣音较前减少,全身乏力略有改善,饮食可,睡眠稍改善,小便可,舌体略有胖大,舌边齿痕,舌质淡,薄白苔,脉细。予以原方增加炮姜剂量为50g,加白附片30g,三付

2020.3.16诉腹泻次数较前改善,约2次/日,大便质地较前稠,肠鸣音不明显,全身乏力改善,饮食可,睡眠可,小便可,舌体略有胖大,舌边齿痕,舌质淡,薄白苔,脉细。处理:原方增加炒白术为40g,以原方增加白附片为60g。

2020.3.19患者复诊,诉自感腹泻症状明显好转,约1天/次,质地可,基本正常,精神可,处理:予以原方续服。

    2.讨论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病程较久,主要病因为饮食失宜中焦阳虚 ,正直冬春交换之际,复受寒湿 ,更伤其阳,致运化失职、升降失常 ,清不得升,浊不得降,湿滞中焦,气机不畅而故肠鸣,中焦运化失职,故大便清稀 ,脾胃久虚受纳运化力弱精微不足而致全身乏力,睡眠欠佳,结合患者舌脉后诊断为泄泻病,辩证为中焦虚寒证,治疗以温中散寒,健脾止泻为主,选方理中汤加减,方中党参益气养血,炮姜温中,炒白术健脾止泻,炙甘草温中调和,二诊,患者诉自感腹泻次数较前无明显变化,但大便质地较前略有改善,浮于水面的排泄物较前略有减少,肠鸣音较前减少,全身乏力略有改善,睡眠稍改善,说明对该患者辩证准确,再结合患者舌脉后,考虑患者老年女性,年老者多虚多瘀,且阳虚较多,治疗上将原方炮姜剂量增加为50g以增强温中之力,加白附片30g温肾阳,助脾阳。三诊,诉腹泻次数较前改善,约2次/日,大便质地较前稠,肠鸣音不明显,全身乏力改善,睡眠可,故予以原方增加炒白术为40g以增加健脾止泻,并增加白附片为60g增加温阳之力。四诊患者腹泻症状明显好转,约1天/次,质地可,基本正常,精神可,故予以原方续服。后微信及电话回访,患者诸症缓解,腹泻肠鸣基本无再次发作,因疫情原因,不能外出活动,每天可在家跑步机锻炼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对老师此次治疗甚是感激。该方在《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可见腹满为太阴病主症,又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故运用此方温补中阳,健脾祛湿,中阳复,寒湿除则诸症自愈。现代药理研究该方对消化等系统具有明显地药效学作用,如止泻、抑制溃疡、抑制小肠推进运动作用及抑制胃泌素及促胰液素分泌作用[1]。该病案药简量足,而获奇效老师对经典的透悟和临床的大量积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保国,刘庆芳.理中丸()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成,2010,32(11):1957-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