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通因通用法治疗淋证医案一则

日期:2020-04-22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32

陈红霞1,陈学忠2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陈红霞,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医师,36159752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老师运用通因通用法治疗淋证取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 通因通用   淋证    陈学忠

正文:

1、病案:

患者:赵××,女,42岁,20203月4日初诊。

主诉:小便频数4月,加重伴小腹痉挛感3天。

现病史:患者中年女性,4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小便次数增多,量少,先后就诊于省级医院及专科医院,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膀胱盆底肌肉松弛症”、“膀胱过度兴奋”,后入住“武侯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自感效果欠佳,具体用药不详。三天前,患者自感小便次数较前增多,量少,白天最多11次,夜间3-4次,阵发性小腹痉挛感,全身乏力,睡眠差,遂求治于我科门诊。刻诊:中年女性,形体适中,小便频数,量少,白天最多11次,夜间3-4次,阵发性小腹痉挛感,全身乏力,咽干舌干,无尿急及尿痛,大便尚可,眠差,长期睡眠深度欠佳,易惊醒,睡眠时间较短,夜间12点到凌晨3点睡醒后再次入睡困难,精神欠佳,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偏暗,津液偏少,薄黄苔,脉细。

既往史:明确诊断“肾病综合征”3年,长期口服“强的松”控制病情,余无特殊。

诊断:淋证    膀胱气化不利证

治法:温阳化气利水

方药:五苓散加味

肉桂10g          桂枝30g                  茯苓30g      泽泻30g

白术30g          砂仁20g(后下)      炒黄柏20g    人参9g

炙甘草15g

                        4剂,水煎,温服,1剂/天,3次/日。

20203月9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两副后小便次数较前略有减少,全身乏力较前稍有改善,精神较前佳,小腹痉挛感及咽干舌干较前也有所减轻,睡眠时间稍改善,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偏暗,津液仍偏少,薄黄苔,脉细。处理:前方基础上加枸杞子30g,具体用药如下:

肉桂10g          桂枝30g                 茯苓30g         泽泻30g

白术30g          砂仁20g(后下)     炒黄柏20g       人参9g

炙甘草15g        枸杞子30g

                        4剂,水煎,温服,1剂/天,3次/日。

20203月16日三诊:患者诉现小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夜间仅一次,全身乏力和咽干舌干较前明显改善,小腹痉挛感偶有发作,睡眠时间及深度较前增加,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偏暗,津液略偏少,薄黄苔,脉细。处理:前方基础上加山茱萸15g、巴戟天15g,具体用药如下:

肉桂10g          桂枝30g                  茯苓30g         泽泻30g

白术30g          砂仁20g(后下)      炒黄柏20g       人参9g

炙甘草15g        枸杞子30g              山茱萸15g       巴戟天15g

                        4剂,水煎,温服,1剂/天,3次/日。

讨论:此案患者为中年女性,发病之时正处冬季,不慎受寒,表邪内传至太阳之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频数、尿量少;加之患者六七,内经有: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肾元逐渐亏虚,肾阳气不足,命门之火渐衰,肾虚下元不固,全身乏力,咽干舌干,小腹痉挛。《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的通畅,有赖于膀胱的气化,因此,结合患者舌象及脉象,病位在肾、膀胱,病性为虚实夹杂,治疗当以温阳化气利水为主,加以清肾之虚火、温补肾阳之品。本方选五苓散加减,方中泽泻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茯苓淡渗利水渗湿力;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膀胱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桂枝、肉桂温阳化气以助阳化气利水。而封髓丹主“肾气不纳”“气不归原”“孤阳上浮”“虚火上冲”, 如因外感而致内伤, 阴水亏于下, 真火难内封, 则离位上越;亦或是肾水寒极, 逼真火浮越于上, 致火不归原之证, 故见咽干舌干,舌苔薄黄,封髓丹属纳气归肾治法, 也是上中下并补的方剂, 黄柏之苦, 合甘草之甘, 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和甘草之甘, 辛甘化阳。阴阳化合, 交汇中宫, 则水火既济, 而三才之道, 其在斯也;人参补气。诸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清肾之虚火、温补肾阳之效,使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正常,肾阳不足导致尿频诸症得以改善。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两副后小便次数较前略有减少,全身乏力较前稍有改善,精神较前佳,小腹痉挛感及咽干舌干较前也有所减轻,睡眠时间稍改善,说明对该患者辩证准确,患者目前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偏暗,津液仍偏少,薄黄苔,脉细,考虑患者为中年女性,既往患有肾病综合征多年,故在前方基础上加枸杞子30g补益肝肾。

三诊:患者小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夜间仅一次,全身乏力和咽干舌干较前明显改善,小腹痉挛感偶有发作,睡眠时间及深度较前增加,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偏暗,津液略偏少,薄黄苔,脉细。考虑患者病程较久,肾气不足,故在前方基础上加山茱萸、巴戟天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此乃老师运用通因通用法治疗淋证的一典型案例,老师在辨证施治中灵活运用经方,且药少力专,临床随症加减,思维活跃,治疗后所取得的疗效,值得晚辈不断揣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