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馨维1,陈学忠2△
(1.四川省卫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 温江61113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郁馨维,女,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温江区人民医院师承班学员,yxwgodness@163.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虚劳血痹》篇,此方以“黄芪”冠名。“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其功效为: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 胃脘痛 陈学忠
验案如下:
刘某,男,39岁,成都温江区金马镇人 2020年3月17号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胃脘部疼痛,疼痛呈隐痛,到当地某西医医院就诊,医院诊断“慢性胃炎”,予“泮托拉唑”“快力”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期间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反复于西医医院行胃肠镜检查,检查结果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继续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康复新液,快力”等药物治疗,患者感胃脘部疼痛并未减轻,1周来患者感胃脘部疼痛加重,胃脘部胀满感明显,胃脘部有烧灼感,喜温喜按,无反酸,无呃逆,嗳气等症状,纳食可,眠差,小便可,大便每日1次,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
中医诊断:胃脘痛病 脾胃虚寒
中医治法:温中补气 和里缓急
方药:黄芪建中汤
具体药物如下:
党参30g 黄芪30g 桂枝15g 白芍30g
大枣30g 生姜15g 炙甘草15g
共4剂 颗粒剂 每日1剂 每日3次,每次1格,温水冲服。
2020年3月21日随访患者,患者诉胃脘疼痛消失,腹部胀满感消失,烧心症状消失。
讨论:黄芪建中汤为张仲景经方,见录于《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篇》,后世应用本方范围甚广。黄芪建中汤是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化裁而来,桂枝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小建中汤,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倍用芍药加强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作用,加用饴糖以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以辛甘为主,佐以大量芍药,又有酸甘化阴之意,宜于中阳虚而营阴亦有不足之证。黄芪建中汤是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黄芪一两半而成,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患者胃脘部疼痛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景岳全书·心腹痛》曰:“胃脘痛者,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大多爆痛者多由前三证,渐痛者多由后四证”。患者以胃脘部疼痛,胀满,烧灼感,喜温喜按为主要症状,陈学忠教授指出患者喜温喜按,按则虚,温则寒,结合患者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辨证以虚寒,“因寒者十有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陈学忠教授指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病久,则气血乏源;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升降失调,中焦失运。因此以治病求本原则,应用甘温之品,补脾建中,调和阴阳。枢纽通,中焦运,病乃愈。此方中,陈教授将饴糖换为党参,意在增加补气健脾之功,党参,性甘味平,补脾肺气,补血生津。患者气虚明显,腹痛隐隐,用党参取代饴糖的缓急之效,加强补益气血之功,使气血充盈,脾胃升降有序,痛乃愈。
陈学忠教授认为治病需从本源出发,追本溯源,防止以药释证,遵从经典,辨证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