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义萍1,陈学忠2
(1.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四川 郫都区 61173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介绍:肖义萍,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员,四川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 郫都区 611730,邮箱:1204910637@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邬某,女,27岁,以“嗜睡、乏力10年”就诊。中医诊断少阴病。辨证属心肾阳虚。治以大补阳气 回阳救逆。以四逆汤治之。
关键词:少阴病;四逆汤;陈学忠
正文
1.病案:
患者,邬某,女,27岁。
首诊:2019年11月18日
主诉:嗜睡、乏力10年。
病史: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嗜睡、倦怠、乏力,伴怕冷,四肢冰冷不温,上午明显,天气变化时尤为甚,通常睡觉到上午9-10点方起床,起床后仍感倦怠、乏力,下午倦怠、乏力才减轻。未曾治疗过,嗜睡、乏力一直存在,今年特别嗜睡、乏困。患者大小便正常,月经正常。患者从小即怕冷。刻诊症见:嗜睡、倦怠、乏力、怕冷,四肢冷,舌体胖大、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少阴病
辨证:心肾阳虚
治法:大补阳气 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
白附片(先煎)30g 干姜30g 炙甘草20g
4剂,煎服方法:每剂加水1000ml,水煎取汁共600ml,分三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2019年12月4日
患者嗜睡、乏力、怕冷、四肢冷改善,二便正常,舌体胖大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有效,续前方,白附片加量为60g。
白附片(先煎)60g 干姜30g 炙甘草20g
4剂,煎服方法:每剂加水1000ml,水煎取汁共600ml,分三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三诊:2019年12月11 日
患者嗜睡、乏力、怕冷、四肢冷明显改善,大便不成形,每日一次,小便正常。舌体胖大舌淡红苔白脉细弱。治疗有效,续前方,白附片加量为90g。
白附片(先煎)90g 干姜30g 炙甘草20
4剂,煎服方法:每剂加水1000ml,水煎取汁共600ml,分三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后电话回访患者,患者诉嗜睡、倦怠、乏力、怕冷,四肢冷等症已完全消失,已能正常作息,晨起精神佳,精力旺盛。
2.讨论:
该患者以“嗜睡、乏力”为主症,中医诊断为“少阴病”。《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又《医方考》卷五提到:“阳气衰乏者,阴必凑之。令人五指至膝上皆寒,名曰寒厥。寒厥者,寒气逆于下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精’为精粹之阳,‘柔’为柔和之阳。患者从小即怕冷说明患者素体阳气不足。真阳不足则怕冷畏寒,心阳亏虚,阳气不精,则神无所养,故而嗜睡、倦怠、乏力;阳气不柔,无以养筋,则筋脉肌肉失于温煦,故患者四肢冰冷不温;舌体胖大、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阳虚之征。陈老师以四逆汤原方大补阳气、回阳救逆。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之证。方中方中附子辛甘大热,走而不守,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能温肾壮阳以袪寒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本草正义》称其“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干姜辛温,守而不走,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与附子相配,可增强回阳之功;甘草甘缓,和中缓急,温养阳气,并能缓和姜附燥热之性。三药合用,功专效宏,共奏回阳救逆之效。陈老治疗此病人仅用四逆汤原方三味药,未予加减化裁,仅就诊三次,10年之久的疾患即消除,足见陈老理论自信,辨证精准,行医定力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