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汗证医案

日期:2019-09-07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30

                   赵桂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赵桂蓉,女,大邑县晋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四川大邑 611330  E-mail:1214177581@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屈XX,女, 31岁。因“产后大量出汗3月”就诊。中医诊断:汗证   治法:温阳固表  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

 

关键词:  汗证   桂枝加附子汤   陈学忠  


医案:屈XX, 女,31岁。2018年07月19日就诊。

     患者因“产后大量出汗3月”就诊。患者3月前产子后出现大量出汗,喝水、稍一活动,大汗淋漓,汗水直往下滴,浑身湿透。每天因大量出汗打湿衣服要换7-8套衣服。睡眠时,全身汗出。出汗后明显畏风、怕冷、四肢关节疼痛、肩背部疼痛。现仍然在哺乳期,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体型适中,面色恍白,舌体胖大,舌质淡,脉细弱。饮食尚可,睡眠尚可,大便长期干结,产后便秘情况加重,2-3天一次。

个人史:既往月经周期规律,痛经史,G2P2。

中医诊断:汗证

证型:阳虚不固    营卫失调

治法:温阳固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

附片60g (久煎)  桂枝15 g   白芍2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党参30g    生姜10g


4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二诊:2019年07月26日 患者服药后诉动则大汗淋漓稍有好转。陈老考虑患者阳气不足,产后体虚,毛窍开阖过度,加用葛根100g解痉止痛,加用赤芍15g,赤芍、白芍同用起到活血、养血、通络的作用。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60g (久煎)  桂枝15 g   白芍2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党参30g   葛根100g  赤芍15g    生姜10g               

4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天3次。


三诊:2019年08月02日 患者诉大汗淋漓,汗水直往下滴情况有所好转,肩背部疼痛明显好转。睡时无出汗,平躺时不出汗。舌质淡,脉弱。陈老在前方基础上加大附片剂量为90g.增强温阳通阳固阳气的效果。加用当归30g,增强养血补血的功效,考虑肩背部疼痛明显好转,祛葛根,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90g (久煎)  桂枝15 g   白芍2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党参30g     当归30g  生姜10g

                                 4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天3次。

四诊:2019年08月09日 患者诉出汗明显好转,出汗后全身疼痛好转,畏寒、怕风、怕冷情况好转。大便干结明显好转。陈老加大附片剂量为120g,增强温阳固阳气的功效,改生姜为干姜30g,加大桂枝剂量15g为30g,加大白芍剂量15g为30g,增强养血温通经络,调和营卫作用。加用黄芪30g益气固表,改党参为晒参30g加强固阳气的作用。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120g (久煎)  桂枝30 g   白芍3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晒参30g     当归30g   黄芪30g  干姜30g

                                 4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天3次。


五诊:2019年08月16日。患者复诊诉出汗明显好转,大便干结明显好转。舌体胖大明显齿痕,脉弱。陈老加大黄芪剂量为50g,加强益气固表的作用。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120g (久煎)  桂枝30 g   白芍3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晒参30g     当归30g   黄芪50g  干姜30g

                                  4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天3次。


六诊:2019年08月23日  患者诉稍动则大汗淋漓症状好转约八、九成,无汗水直往下滴症状出现。每天因出汗换衣服的频率减少为2-3次左右,偶有侧睡时会出现身体接触床的一半出汗,远离床的一半不出汗。关节疼痛情况明显好转。大便未再出现干结情况。舌体胖大明显齿痕,脉弱。陈老在前方基础上加用鸡血藤50g,养血活血通络。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120g (久煎)  桂枝30 g   白芍3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晒参30g   当归30g   黄芪50g  干姜30g

鸡血藤50g                       

4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天3次。

                                             

讨论: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也常作为他病的一种并发症状而出现。汗证相关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间论述了汗证的形成机理、分类、特点等内容。汗由阴津所化,由阳气蒸腾,经玄府而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汗证又可分为多种类型。按照病因病机可分为外邪致汗与内伤致汗;按照出汗时间可分为自汗与盗汗;按照预后情况可分为战汗与绝汗等。《内经》提出"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理论,认为汗血同源,相互资化,遂足以引起人们对汗证的重视。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二十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该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之功效。为桂枝汤加附子,治疗阳虚兼见营卫不和之证。附片回阳暖脏, 桂枝振奋气血, 达卫气以和营解肌;白芍敛阴和营, 调和肝气。桂芍合伍, 寒温得宜, 发散不伤阴, 酸敛不碍邪;姜、枣、甘草和营健中, 相辅相成, 共奏调营卫和阴阳之功。

该案例中患者青年女性,二胎妈妈,产后阳气虚弱,卫表不固,毛孔开阖过度,大量出汗,汗后加重其阳虚, 故出现“汗后冷甚”。汗出日久加重阳虚,故患者面色恍白,大便干结,阳虚进一步加重卫表不固, 正如《临证指南·汗》谓“阳虚自汗”也。中医认为“汗血同源”,大量出汗导致血虚无以濡养筋脉,故而患者出现大量出汗后全身四肢关节冰冷、疼痛。陈老在病人初诊时,明确辨证为阳虚不固,营卫失调,重用附片温阳、固表、止汗,剂量由60g到90g到120g.而未用龙骨、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收敛之物。陈老并未因患者大量出汗,惧用桂枝汤,惧桂枝发汗太过。而是考虑患者阳虚不固,营卫失调,腠理不固,卫气外泄,用温阳固表,调和营卫之法。使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病人三诊时陈老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当归活血养血,四诊时加入黄芪起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取黄芪桂枝汤之意,六诊时加入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该案例中患者用药功效显著,与陈老对患者病情的精准辨证,理论自信密切相关,值得吾辈好好学习。 

参考文献:

[1]  肖媛,张景明     基于《黄帝内经》论治汗      现代中医药  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