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赵桂蓉,女,大邑县晋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四川大邑611330, E-mail:1214177581@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汤X,女,50岁。因“右足后跟疼痛不适 2月”就诊。中医诊断:痹症(痛痹) 治法:滋补肝肾 祛风除湿 处方:自拟补肾活血汤
关键词:自拟补肾活血汤 陈学忠 痹症
医案:汤X,女,50岁。于2019年06月21日首诊。
主诉:患者因“右足后跟疼痛不适2月”就诊。
现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后跟疼痛。天气变化尤以下雨时更明显,平素每到夜间右足跟疼痛明显,晨起起床体位改变时右足后跟疼痛明显加重,白天活动后右足跟疼痛较晨起时好转。自行到医院检查,腰椎CT提示:腰椎间盘膨出。未行足部照片检查。
刻诊:体型适中,右足后跟疼痛处无红肿、压痛、无关节变形,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偏瘀暗,薄白苔,脉弦细。
个人史:既往体型偏瘦,近2年体重增加,既往月经周期规律,G1P1,平素畏寒怕冷,于49岁绝经。饮食尚可,睡眠多梦,大便次数4-5次/天。
中医诊断:痹症 (痛痹)
证型:肝肾不足,风湿痹阻
治法:滋补肝肾 祛风除湿
处方:自拟补肾活血汤
具体用药如下:
当归15 g 川芎15g 防己15g 薏苡仁30g 木瓜15g
鸡血藤30 g 熟地黄15g 独活15g 桑寄生15g 续断15g
桂枝15 g 黄芪30g 牛膝15 g 川牛膝15 g 葛根60g
4剂,每日一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二诊:2019年06月28日 患者诉右足后跟疼痛较之前好转,睡眠可。舌体胖大,舌质淡略瘀暗,脉弦细。无口干、口苦,大便次数约4-5次/天。陈老效不更方,继续给与前方4剂治疗。
三诊:2019年07月05日 患者诉右足后跟疼痛较第一次就诊时有所好转,非常高兴。诉面部皮肤斑点较多,请陈老予以调理。患者舌体胖大,舌质淡偏瘀暗,脉弦细。陈老在前方基础上祛除薏苡仁,加用桑叶30g,白芷15g,取美容祛斑方之义,滋补肝肾、美容祛斑。全方如下:
当归15 g 川芎15g 防己15 g 木瓜15g 续断15g
鸡血藤30g 熟地黄15g 独活15g 桑寄生15g 葛根60g
桂枝15g 黄芪30g 牛膝15 g 川牛膝15g 桑叶30g 白芷15g
4剂,每日一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四诊:2019年07月12日 患者诉足后跟疼痛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睡眠尚可,饮食尚可。陈老效不更方,继续给予前方4剂治疗。
五诊:2019年07月19日复诊。患者诉右足后跟疼痛好转一大半。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脉细。诉眼干不适。陈老在前方基础上祛桂枝、白芷,加用枸杞30g,鸡血藤50g,当归20g.加强滋补肝肾的作用。具体用药如下:
当归15 g 川芎15g 防己15g 木瓜15g 续断15g
鸡血藤30g 熟地黄15g 独活15 g 桑寄生15g 葛根60g
黄芪30g 牛膝15g 川牛膝15g 桑叶30g 枸杞30g
鸡血藤50g 当归20g
4剂,每日一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2019.07.25 患者复诊,诉右足跟痛较第一次就诊时好转约十之七八甚是高兴,转而治疗其他疾病,连连称赞中医的神奇。
讨论:跟痛症是以足跟部及其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不是独立的一个病名。临床上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临床表现:起病缓慢, 多为一侧发病, 可有数月或有数年的病史。足跟部疼痛,尤以足跟跖面内侧痛为多, 按痛钻心,行走加重。典型者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部疼痛剧烈, 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 但行走或站立过久疼痛又加重。跟骨结节下方可有肿胀、局部压痛, 按之有囊性感。若跟骨骨质增生较大时, 可触及骨性隆起。后期X线摄片常见有骨质增生。病因:1、足跟脂肪垫退变,2、跖筋膜炎3、跟骨内高压4、神经卡压,5、跟骨滑囊炎 6、跟骨骨刺7、足的结构异常。临床跟痛症常伴有骨刺形成, 但足跟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不成正比, 而与骨刺的方向有关。如骨刺斜向下方则常有疼痛, 若骨刺与跟骨平行, 可没有症状。临床上这类病人较常见,但是治疗比较棘手,手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病人多深受其扰。
跟痛症属于中医痹证的痛痹。痛痹指以关节疼痛为主证的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故痛痹又称寒痹。《金匮翼·痹证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痛痹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合邪而以寒邪为主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痛痹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坐骨神经痛、臂丛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如增生性脊柱炎、颈椎病、跟骨骨刺、大骨节病等)、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指端动脉痉挛症等病,在其病程中均可出现类似痛痹的临床表现。
该患者中年女性,已绝经,足跟疼痛2月,舌体胖大,舌质淡略瘀暗,脉弦细。夜间加重,故诊断为:痛痹 (肝肾不足)。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精能生髓,髓充则骨骼健壮,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肝主筋,人体的筋脉主要受到肝血的滋养,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陈老考虑患者中年女性,肝肾不足,髓海空虚,不足以滋养骨骼筋脉故而足跟疼痛。故运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思路,给予自拟补肾活血汤,起到较好疗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在体为骨"。皆云肾主骨生髓,因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所以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须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诸病源候论》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意即由于肾脏精气亏损可引起腰脚疼痛。方中熟地黄、桑寄生、续断、牛膝滋补肝肾。黄芪、鸡血藤、木瓜、当归、防己、桂枝、川牛膝,益气活血化瘀,疏通经脉。重用葛根,《伤寒附翼》:葛根味甘气凉,能起益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解肌止痛。牛膝、川牛膝同用,起到补肾活血通经的功效。陈老对患者病情的精准辨证,对用药的精准把握,值得吾辈学习,同时也凸显了我们传统医学在保守治疗跟痛症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雪峰 现代医学对跟痛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科学咨询2019-02-07
[2] 李俊毅、马虎升、李韵达 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