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丹丹: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 610000。2. 陈学忠( 通讯作者)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传承班指导老 师、四川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杜丹丹,女,陈学忠名医工作室医生助理,1697500455 @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益气聪明汤是金元时期《东垣试效方》的著名方剂。具有补中气、升清阳、散风热之功效,善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而致风热上扰、头痛眩晕、内障初起、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或齿痛等症。陈老用其治疗耳鸣取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益气聪明汤 耳鸣 陈学忠
正文:
患者,朱xx,男,54岁,2019年5月13日初诊。
主诉:耳鸣反复发作3年,加重1月余。
现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开始出现耳鸣不适,并伴身倦、乏力、头昏等症。患病以来患者未引起重视,也未经过正规治疗。近1个月来,耳鸣症状加重,遂慕名来我科就诊。刻症见:双侧耳鸣(声如蝉鸣),耳鸣持续性发作,头昏,身体疲乏无力,背部僵痛,嗜睡、多梦,二便调,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红,苔白黄微腻,脉细缓。
既往史:既往体健。
诊断:耳鸣
证型:清阳不升证
治法:益气生津,升清开窍
方药:益气聪明汤
升麻15g 葛根100g 党参30g 炒黄柏20g
黄芪30g 白芍15g 蔓荆子30g 炙甘草15g
6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
二诊:2019年5月20日
患者自诉药后耳鸣较前好转,头昏、嗜睡,背僵等症较前明显改善,余症同前。见患者精神欠佳,遂在前方基础上增至黄芪60g,增强益气补虚的功效。
三诊:2019年6月3日
患者自诉药后耳鸣明显好转,头昏、嗜睡症状消失,近期背僵明显。舌质淡红偏暗,苔白。前方改:葛根150g升阳解肌,舒筋活络。
后期回访患者自诉药后耳鸣日间基本已愈,背僵较前明显好转。
讨论:中医认为本病发病的根本病机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耳部气血淤滞,耳脉闭塞,耳窍失养,而出现耳鸣。《医方集解》: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鸣也。李东垣日: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益气聪明汤是金元时期《东垣试效方》的著名方剂。具有补中气、升清阳、散风热之功效,善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而致风热上扰、头痛眩晕、内障初起、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或齿痛等症。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方中参、芪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清阳升发,能入阳明,鼓午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初诊时患者自诉双侧耳鸣(声如蝉鸣),头昏,身体疲乏无力,嗜睡、多梦,见症考虑因身心疲劳,伤及脾胃,脾胃虚弱,使脾清阳之气不升,胃失和降,气乱于头所致此病。遂立法于益气生津,升清开窍。方选“益气聪明汤”。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红,苔白黄微腻,脉细缓。考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阻络,经脉拘急故颈项、背部牵强不舒,俯仰不能自如。二诊时,患者自诉药后耳鸣较前好转,头昏、嗜睡,背僵等症较前明显改善,余症同前。见患者精神欠佳,遂在前方基础上增至黄芪60g,增强健脾益气,补虚的功效。三诊时,患者自诉药后耳鸣明显好转,头昏、嗜睡症状消失,近期背僵明显。舌质淡红偏暗,苔白。前方改:葛根150g升阳解肌,舒筋通络。后期回访,患者自诉药后耳鸣日间基本已愈,睡,背僵较前明显好转。
此乃陈老用“益气聪明汤”治疗耳鸣医案一则,此处值得一提的是葛根的大剂量使用,其能清阳升发,能入阳明,解肌通络,在本案中疗效颇为显著,(日本人将葛根做成粉剂,当保健品使用),所以大剂量使用葛根是很安全的。临床之中,老师紧抓病机,准确辨证,灵活运用经方,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1、《东垣试效方》卷五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医方解集》
4、方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