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莲1 李明秀2
1、作者简介:高秋莲,女,医学硕士,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青白江师承班学员,四川 青白江 610300 邮箱:444852908@qq.com
2、通讯作者:李明秀,女,医学硕士,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四川成都,610000 邮箱:xiuersmile@163.com
摘要: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今陈学忠教授运用温阳散寒止痛之法治疗痛痹1例,疗效显著。
关键词:痹证 风寒湿痹 葛根汤 当归四逆汤 陈学忠
病案
患者林XX,女,55岁,2019年03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右侧肩部冷痛20余年
现病史:20余年前患者于吹风后感右侧肩部冷痛,自觉肩部冰钻感,天热时好转,无活动障碍,可上抬,偶感麻木,伴颈僵、背部紧绷感,时有头胀,平素畏冷,无汗出,院外自行外敷膏药后可缓解,仍反复发作,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求诊于陈老,刻下症:右侧肩部冷痛,冰钻感,颈僵,背部紧绷感,畏冷,二便调,眠差,入睡困难,舌略胖浅齿痕,质淡红白苔,脉细缓。
诊断:痹证(阳虚寒凝证)
治法: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祛风除湿
方药:葛根汤加附子加味
葛根100g 麻黄15g 桂枝30g 赤芍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生姜3片 白附片30g(久煎)
2剂 每日一剂 煎服600ml 每天三次 每次200ml温服。
二诊:2019年03月14日,患者诉右侧肩部冰钻感及畏冷较前有所缓解,疼痛较前减轻,微汗出,夜间眠差,舌略胖大浅齿痕,舌淡略暗,苔白,脉细缓,于上方去麻黄,加当归20g养血活血,细辛15g温阳散寒,增加白附片剂量为60g增强温阳散寒止痛之功,取当归四逆汤之义。
三诊:2019年03月20日,患者诉右侧肩部冰钻感及畏冷较前明显缓解,汗出较前增多,自觉身体较前轻松,眠差,近日解不成形稀便,约3次/天,无腹痛、恶心呕吐、乏力,舌略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略暗,苔白,脉细缓,于上方加吴茱萸15g,小通草10g,赤芍减量至10g。
四诊:2019年03月25日,患者诉右侧肩部冷痛较前缓解百分之六十,颈僵、背部紧绷感较前明显缓解,睡眠时间较前延长,舌胖大齿痕,质淡白苔,脉细缓,于上方增加当归剂量为30g加强养血活血之功。
讨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痹证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提出痹证是由感受风寒湿邪而致,并对不同致病因素的发病特点作了论述。《类证治裁·痹证》亦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指出痹证的发病与正气的亏虚有密切关系,《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衰,不能御邪于外,外邪侵袭经络、肌肉、关节,痹阻气血,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发为痹证。对其治疗,当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医宗必读·痹》:“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该患者为中老年女性,肩痛久病不愈,平素畏冷,考虑为年老体虚,肾阳亏虚。患者年纪渐长,正气渐虚,腠理空疏,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外邪侵袭肌腠经络,留滞于关节筋骨,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见患者右侧肩部冷痛,患者冷痛明显,自觉冰钻感,考虑感受风寒湿邪,但以寒邪为主,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温煦之能,且寒性凝滞,气血凝结不畅,不通则痛。外袭侵袭足太阳膀胱经,故见颈僵、背部紧绷感。舌略胖浅齿痕,质淡红白苔,脉细缓均为阳虚寒凝之象。治疗上陈老投之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之品。方选葛根汤加附子加味。
葛根汤见于《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有发汗解肌、升津舒筋之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之证,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药,患者感肩部冷痛、颈僵、背强、无汗,故陈老治以葛根汤,但该患者老年女性,肩部冷痛明显,有冰钻感,考虑为寒邪凝滞之痛痹,非大辛大热之品不能开结,故加附子温阳散寒止痛。
二诊患者肩部冷痛、项僵、背强较前有所缓解,微微汗出,辨证准确,患者已有汗出,于上方去麻黄,增加附子剂量为60g,并加细辛以加强温阳散寒止痛之功,正所谓“阳气并则阴凝散”,在治疗痹证过程中,陈老注重养血活血通脉,故加当归,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全方有当归四逆汤之义,《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该方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其中当归养血补血为君药,桂枝温经散寒,温通经脉,附子、细辛温经散寒,且能助桂枝温通经脉,芍药养血和营,且有活血之功,小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共为臣药,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三诊中患者诉肩部冰钻感较前明显缓解,疗效明显,但患者出现腹泻,考虑为寒邪在胃,于上方加吴茱萸、小通草,有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汤之义,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基础上,有温脾和中之义。
四诊中患者病情较前明显缓解,陈老于临证时紧抓患者主症,辨证准确,随证加减用药,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