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阴痒验案1则

日期:2019-06-04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98

肖柯1,陈学忠2

(1.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双流 6102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介绍肖柯,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室双流区中医医院师承班学员,四川成都双流区610200,邮箱:16126305@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刘某某,女,63岁,以“外阴瘙痒20余天”就诊。中医诊断:阴痒。辨证属肝经郁热。治以疏肝解郁,兼清郁热。以丹栀逍遥散加味治之。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阴痒;医案

1.病案:

刘某某,女,63岁,20190411日初诊。

患者以“外阴瘙痒20余天”为主诉就诊。20多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不适,小腹坠胀感,伴有口干不适,心烦,无白带。自诉到妇科就诊,诊为“老年性阴道炎”。予以“替硝唑栓、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二便可,纳可,眠可。患者为求中医治疗,来陈老处就诊。

刻下症:神不佳,焦虑貌,面色晦暗,舌体略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白苔,脉弦。

查体:未查及。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阴痒(肝经郁热)

治法:疏肝解郁,兼清郁热。

选方:丹栀逍遥散加味;

用药:柴胡15g       当归12g             白芍15g          牡丹皮15g  

炒栀子15g    淡豆豉15g          枳壳15g        小茴香10g

           乌药15g        砂仁15g(后下)    盐黄柏15g     茯苓15g

炙甘草15g

  3剂  自加生姜3片,11剂,水煎取汁400ml,分3次饭后温服。

2019年418日患者二诊,患者诉阴痒减轻,心烦改善,小腹坠胀减轻,脸绷感,视物花,眼胀不适。已自行停用替硝锉栓及乳酸菌阴道胶囊。原方去淡豆豉,加炒蒺藜30g3剂。

2019年425日患者三诊,患者诉阴痒消失,心烦时作,眼胀不明显。舌体略胖舌质淡偏暗白黄苔偏腻脉弦。加淡豆豉15g6剂。后患者因他病就诊,诉阴痒已痊愈。

2.  讨论:

  阴痒,妇科常见病,是指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又称“阴门瘙痒”。西医学可见于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等。隋·巢元方详细论述了阴痒的病因病机,内为脏气虚,外为风邪虫蚀所为,在《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曰:“妇人阴痒,是虫蚀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又曰:“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薛己总结妇人阴痒属肝经所化,有肝脾郁怒、肝脾气虚、湿热下注等证候,分别以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归脾汤、小柴胡汤等加减治疗,外以桃仁膏、雄黄等杀虫。明·张三锡在《医学准绳六要·治法汇》中主张“阴中痒,亦是肝家湿热,泻肝汤妙”,同时又指出“瘦人燥痒属阴虚”,为后人从阴虚血燥生风治疗阴痒提供了依据。

丹栀逍遥散出自清代薛己之《内科摘要》,又名加味逍遥散、八味逍遥散,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化裁而成。方中丹皮清热凉血以清血中伏火,栀子泻火除烦并能导热下行,两者合用以平其火热;柴胡长于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白芍酸甘,敛阴养血、柔肝缓急;当归辛温,养血活血,归、芍与柴胡相伍,使血气和而肝气柔,养肝体而助肝用;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一取《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实土以防木乘,又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补脾胃以助营血生化。全方宗《黄帝内经》“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意,共奏疏肝健脾、清热养血、宁心安神之功,由此则肝郁得解、肝火可清。

患者阴痒20余天,伴有小腹坠胀感、口干、心烦不适症状。结合舌脉,考虑患者为肝经郁热。陈老取丹栀逍遥散之义。予以丹皮清热凉血;栀子清热泻火;柴胡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白芍柔肝缓急;当归养血活血;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患者心烦,加淡豆豉,与栀子取栀子淡豆豉汤清热除烦。加枳壳与柴胡、白芍、炙甘草有四逆散之义,透邪解郁。患者小腹坠胀,加用乌药行气消胀。方中运用性味辛温的小茴香作用有三:一助乌药行气,二防全方药物过于寒凉,碍脾胃。三为引经药。患者口干,考虑患者合并有虚火上冲的病机,予以封髓丹(砂仁、盐黄柏、炙甘草)降心火、益肾水。患者共诊三次,服用中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阴痒痊愈。师父精准的临床辨证、选方用药,是我辈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