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汗证案例一则

日期:2019-04-1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854

张莉1,陈学忠2Δ

(1、宁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  凉山州615400;

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四川  成 都 610031)

作者简介:张莉,女,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生,医师,805815401@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杨XX,女,74岁,以“汗多2年”就诊。中医诊断:汗证—虚阳外浮;治法:温肾潜阳;选方:潜阳封髓丹加味。

关键词:汗证  潜阳封髓丹  陈学忠

    汗证,中医证名,为汗出异常的证候,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出过多、或出汗时间及颜色异常的病证。汗证,见于《医学正传》。一般分自汗、盗汗两类。由于病情不同,又有阴汗、阳汗之分,及战汗、狂汗、红汗、漏汗、阴盛格阳汗、亡阳汗、绝汗、头汗、额汗、心汗、腋汗、手足汗、无汗等多种。笔者有幸见到陈学忠老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以温肾潜阳之法治疗汗证,疗效确切,现将验案总结如下:

杨XX,女,74岁,2019年03月15日初诊。

   患者以“汗多2年”为主诉来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多,以两侧大腿内侧及胸口为主,半夜出汗为主,夜间口干,脚冷,无恶寒、发热,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先后在北京同仁堂、四川省中医院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今日患者为求诊治,遂寻求陈老诊治。

刻下症:汗多,以两侧大腿内侧及胸口为主,半夜出汗为主,夜间口干,脚冷,无恶寒、发热,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大便干结难解,小便调,纳眠尚可,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薄白苔,脉沉细。

既往史:2型糖尿病多年,规律服用降糖药(具体不详),定期监测血糖,血糖控制不佳(具体不详)。

西医诊断: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汗证—虚阳外浮;

治法:温肾潜阳;

选方:潜阳封髓丹加味;

用药:附 片30g   干 姜15g  肉 桂10g   砂 仁20g 后下   

黄 柏30g   龟 板30g  甘草15g   龙 骨30g 

牡 蛎30g

     4剂  水煎取汁500ml, 一日三次,一次100ml。

2019年03月29日患者二诊,患者及家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诉多年的顽疾服药一剂即出汗明显减少,余症均减,大便可解,稍干燥,小便调,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薄白苔,脉沉细。原方加白芍30g取其清润以润肠通便,继服4剂。

 

按:

《景岳全书·汗证》:“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患者年老,五脏精气皆衰,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虚阳浮越,夜间阳不归阴,虚阳迫津外泄,则见汗出;虚阳上浮,熏灼津液,则见口干;结合舌脉,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薄白苔,脉沉细,四诊合参,当辩证为虚阳外浮;治予温肾潜阳;方予潜阳封髓丹加味。

方中附片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云“干姜之辛,本职肺家,其以性热,故又入脾胃大肠。至于少阴之入,黑附为之引耳。”故常附片、干姜合用加强温肾阳之功;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云龟板“味咸,性寒,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泻火滋阴,寒胃滑肠”,取其滋阴潜阳之功;黄柏苦寒以清降相火;肉桂引火归元,交通于心肾;砂仁醒脾开胃,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炙甘草补中调和药性;方中加入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加强止汗之功。纵观全方,温肾阳以引火归元,阳潜则虚火得伏,津液自平。

 

  讨论:《素问·经脉别论》云:“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其实出汗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人体可以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排出体内毒素。《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汗由阳气蒸化发泄于腠理而形成,润泽肌肤,调和营卫,清除废秽,正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言:“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生理性的汗液排泄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出汗是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而出汗过多则是一种病理状态,是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中医认为汗证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陈老认为由于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变,阳虚者十之七八,治疗重在温阳、潜阳,使虚火得伏;但笔者亦有幸见到陈老从阴虚治疗汗证,以当归六黄汤取效,可见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潜阳封髓丹由火神派鼻祖郑钦安所创的潜阳丹及元代许国祯记载的封髓丹共同组成。郑钦安论潜阳丹:“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郑钦安论封髓丹:“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二方合用共奏温阳散寒,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之功。

汗证为常见病、多发病,常常使患者困苦不堪,大多医家多从气虚、阴虚论治,论阳虚者少见,陈老之用不仅解除患者疾苦,更为吾等开辟新的治疗思路。在以后的治疗中应更加重视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