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失眠合剂治疗内伤发热验案一则

日期:2018-10-18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37

 失眠合剂治疗内伤发热验案一则

作者简介刘莉,女,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邮箱:376834783@qq.com;陈学忠,四川省第二中医院,E-mail:sc cd865@sina.com

摘要:失眠合剂是陈学忠老师根据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加减变化而拟定的,陈学忠老师利用此方治疗失眠、 便秘、神经性皮炎,内伤发热方面取得极好的疗效

关键词:失眠合剂,内伤发热

患者曹某,女,53岁。系我院职工,因反复口腔溃疡、怕冷,在我处诊治。给予潜阳封髓丹服用后口腔溃疡好转,今年停经后,出现潮热出汗症状,仍用潜阳封髓丹治疗,无效。后几次更方。曾服用方剂有:潜阳封髓丹,柴桂各半汤、青蒿鳖甲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但均无效。遂请陈老诊治。

2018年425日,一诊:患者诉潮热出汗,一日4-5次,睡眠差,夜间醒后仍有潮热出汗症状。四肢大关节怕风怕冷,尤以双腕关节明显,大小便正常,饮食可。双腕关节皮肤较正常肤温偏凉,舌体胖大,齿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沉。

诊断:内伤发热(阳虚、营卫不和)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15g,龙骨30g,牡蛎30g,白芍15g,浮小麦60g,炙甘草15g,大枣30g,生姜三片,杜仲15g,巴戟天15g,肉桂10g

四剂,水煎服

2018年59日,二诊:诉服药后无明显好转,仍然潮热出汗,睡眠差,怕冷,怕风明显。仔细观察患者舌头,舌体胖大齿痕,舌质淡红,略暗,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内伤发热(阳虚血瘀,营卫不和)

方药:失眠合剂合桂枝汤加减加减

柴胡10g,桔梗15g,枳壳15g,生地50g,丹皮15g,丹参30g,川牛膝30g,川芎10g,龙骨30g,肉桂3g,黄连10g,桂枝15g,赤芍15g,炙甘草15g,大枣30g,郁金15g,生姜三片。

4剂,水煎服

2018年516日,三诊,患者再次就诊,诉潮热出汗缓解,一日大概1-2次,睡眠好转,仍然怕冷,天气变化,吹风时,自觉冷风往骨头缝里窜。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30g,白芍15g.

柴胡10g,桔梗15g,枳壳15g,生地60g,丹皮15g,丹参30g,川牛膝30g,川芎10g,龙骨30g,肉桂3g,黄连10g,桂枝15g,赤芍15g,炙甘草15g,大枣30g,郁金15g,黄芪30g,白芍15g,生姜三片。

2018年523日,四诊,患者诉潮热出汗基本已无,怕风及睡眠好转,但仍然怕冷。

 诊断: 厥冷症(阴阳不和)

治疗:调和阴阳

方药:二仙汤加减

熟地15g,丹皮15g,山药30g,山萸肉15g,淫羊藿10g,知母15g,黄柏12g,肉桂5g,怀牛膝20g,龙骨30g,牡蛎30g,浮小麦60g,仙茅10g

2018年530日,五诊:患者诉服上药后,无明显好转,反而出现潮热出汗与失眠加重。陈老考虑患者仍然有血瘀不通之症,遂仍用失眠合剂合桂枝加黄芪汤加减。

柴胡10g,桔梗15g,枳壳15g,生地60g,丹皮15g,丹参30g,川牛膝30g,川芎10g,龙骨30g,肉桂3g,黄连10g,桂枝15g,炙甘草15g,大枣30g,黄芪30g,白芍15g,生姜三片。

    4剂,水煎服

2018年66日,六诊:患者诉服药后潮热出汗,失眠明显好转,但仍有怕冷症状,遂原方加附片30g

柴胡10g,桔梗15g,枳壳15g,生地60g,丹皮15g,丹参30g,川牛膝30g,川芎10g,龙骨30g,肉桂3g,黄连10g,桂枝15g,炙甘草15g,大枣30g,黄芪30g,白芍15g,附片30g(先煎半小时),生姜三片。

4剂,水煎服

2018年613日,七诊:患者潮热出汗,失眠好转,仍怕冷,遂于原方加干姜15g,取四逆汤之意。

柴胡10g,桔梗15g,枳壳15g,生地60g,丹皮15g,丹参30g,川牛膝30g,川芎10g,龙骨30g,肉桂3g,黄连10g,桂枝15g,炙甘草15g,大枣30g,黄芪30g,白芍15g,附片30g(先煎半小时),干姜15g

4剂,水煎服

 

2018年620日,八诊:患者诉已无潮热出汗症状,但仍怕冷。原方去龙骨、牡蛎、浮小麦、黄连、肉桂,加当归养血活血

柴胡15g,桔梗15g,枳壳15g,生地30g,丹皮15g,丹参30g,川牛膝30g,川芎10g,桂枝24g,炙甘草15g,大枣30g,黄芪30g,白芍15g,附片30g(先煎半小时),当归15g,干姜15g

讨论: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升高。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

血府逐瘀汤乃清王清任所创,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失眠合剂为陈老据血府逐瘀汤去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合交泰丸,加牡丹皮、郁金而成,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疏肝解郁、交通心肾之功。

此患者因长期口腔溃疡,自认为“火”重,所以长期口服清热药物,但口腔溃疡仍然反复发作,在四十多岁时便出现四肢关节发凉的情况,服用潜阳封髓丹后,口腔溃疡发作减少,但仍有怕冷,今年因停经后,出现潮热、出汗、失眠的更年期症状,仍用潜阳封髓丹,但是无效,后反复几次更方均无效。

一诊,陈老考虑患者几次以潜阳之法无效,查体患者舌质胖大,齿痕,舌质淡红,苔薄白,确属阳虚,遂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佐以杜仲,巴戟天养阳。

二诊,患者仍诉无效,陈老再次仔细观察患者舌质,发现患者舌质略暗,偏血瘀。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瘀血不去,阻滞经络,则阳气不通,卫表不固,难以温养四肢,因此出现怕风怕冷之证,遂以失眠合剂祛瘀活血、交通心肾、再以桂枝汤调和营卫。

三诊,患者诉潮热出汗及失眠好转,但仍怕冷,遂在原方中加黄芪30g、白芍15g,增强固表之功。

四诊时,患者诉各项症状均好转很多,但仍怕冷。陈老考虑患者久病,阴阳俱损,用二仙汤调补阴阳,但患者诉服用后,潮热出汗及失眠再次加重,遂继续用失眠合剂合黄芪加桂枝汤加减调治,病情再次得到缓解。更加坚定患者是血瘀发热无误。

后期处方基本上在失眠合剂及桂枝加黄芪汤的基础上调整,七诊时,患者诉潮热好转,怕冷症状明显,遂在原方基础上合四逆汤,增加温阳之功。

八诊时,病人诉潮热出汗症状已无,后期随访也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