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眩晕病验案1例

日期:2018-09-2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87

陈学忠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眩晕病验案1

高秋莲    李明秀

作者简介:高秋莲,女,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四川 青白江 610300 邮箱:444852908@qq.com

通讯作者:李明秀,女,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610000 邮箱:xiuersmile@163.com

摘要:眩晕一病的发生,多由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瘀血内阻所致,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由气血亏虚或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实者多由风、火、痰、瘀扰乱清空。陈学忠教授在临证时,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因肾阳亏虚、虚阳上浮所致的眩晕病亦收到良好疗效。

关键词:眩晕病   虚阳上浮   潜阳封髓丹

正文

病案

患者刘XX,女,65岁,于20180626日因“反复头晕10余年,复发加重伴行走漂浮感5天”入院

现病史:入院前10余年,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头晕,伴肢软、乏力、汗出,求治于当地医院,测得血压偏高,之后连续测血压偏高,最高达160/90mmHg。予以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未定期监测血压。后患者因反复出头晕、汗出,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经降压等(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出院后长期服用“雅施达,尼群地平”控制血压,血压控制较佳。5年前患者因血压波动明显于门诊调整降压药物为“络活喜(5mg qd)、安博维 (150mg qd),美托洛尔片(25mg qd)”以控制血压,监测血压控制尚可。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晕,伴走路漂浮感,活动后心累,气紧,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遂来我院就诊,由门诊以“高血压病”收入住院,患病以来,头晕,伴颈项强痛,走路漂浮感,进食后感剑突下隐痛不适,矢气频繁,偶感胸闷心悸不适,活动后心累,气紧,日常活动受限,感胃脘嘈杂,口臭。食纳可,大小便正常,夜眠欠佳,质淡红偏瘀暗,苔薄白,脉弦细。

既往史:19岁时曾患“黄疸性肝炎”。4年前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服用兰索拉唑后症状可控制。2001年因“取环”致大出血,未输血。

家族史:父母均患高血压病。

辅助检查:颈椎DR(本院,2015.11.30):颈椎退行性变,建议CTMRI检查除外椎间盘病变。

脑彩超(青羊区人民医院,2018.06.08):脑动脉硬化血流频谱改变。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双侧椎动脉未见确切异常。

心脏彩超:左房增大,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降低。

体格检查:T36.2 P85/ R20/ BP135/69mmHg,四肢肌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诊断:中医诊断:眩晕病(风邪上扰)

           西医诊断:1.高血压病2  高危 2.颈椎病 3.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4.脑动脉硬化 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治法:祛风行气、活血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

葛根80g                    川芎30g                    细辛15g            白芷30g

羌活15g                    薄荷12g                    赤芍15g            蔓荆子30g  

炙甘草15g

中药2付,每天一剂,免煎200ml,口服。

二诊:20170630日,患者诉头晕伴颈项强痛、走路漂浮感较前减轻,偶感胸闷心悸不适,活动后感心累气紧,感胃脘嘈杂,口臭,夜眠欠佳。患者病情较前有所缓解,续服前方。

三诊:20180702日,患者诉头晕、头胀头痛下午明显,颈项强痛、走路漂浮感较前减轻,偶感胸闷、心悸不适,活动后感心累,气紧,感胃脘嘈杂,口臭,夜眠欠佳,二便调。舌略胖大,舌质淡白苔,脉细。患者前方服川芎茶调散后仍感头晕、头胀、头痛,陈学忠教授联系患者于5月前因“汗出、畏冷”于门诊就诊,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后缓解,考虑患者为老年女性,素体阳虚,阳虚阴盛,格阳于外,虚阳上浮,清窍受扰,故见头晕、头痛,故予以潜阳封髓丹加减以补肾潜阳、引火归元、止痛,具体药物如下:

白附片10g (久煎)       肉桂10g            盐黄柏20g           醋龟甲30g

砂仁20g(后下)            炙甘草15g        干姜15g              盐吴茱萸10g

  中药4付,每天一付,免煎,100ml,分三次水冲服。

四诊:20180705日,患者诉头胀、头痛于下午时明显,但较前有所好转,颈项强痛、走路漂浮感、胃脘嘈杂、口臭较前改善,感口干、双上肢麻木,纳可眠差,小便调,大便偏干。患者病情较前好转,辨证准确,上方调整为白附片15g加强温阳散寒止痛之功,加白芍40g柔肝舒筋,天麻20g平肝,龙骨30g、牡蛎30g重镇安神。

五诊:20180709日,患者诉头晕、头痛、颈项强痛、双上肢麻木较前减轻,时感走路漂浮感,胃脘嘈杂、口臭较前缓解,纳眠可,二便调。效不更方,上方调整白附片30g、砂仁30g、天麻30g续服。

六诊:20180712日,患者诉头晕、头痛、颈项强痛、双上肢麻木、走路漂浮感较前明显缓解,偶感腹胀,口臭消失,纳眠可,二便调。患者病情较前明显缓解,上方去白芍,吴茱萸减至5g续服。

讨论:患者老年女性,入院症见头晕,伴颈项强痛,走路漂浮感,此次发病急,考虑为外感风邪,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头为清空之府,诸阳之会,风邪上袭,循经上犯,阻遏清阳,则见头晕,风邪太阳经脉,则见颈项强痛。故陈老投之以川芎茶调散以疏风散邪、行气止痛。二诊时患者病情有所缓解,前方续服,三诊时患者诉头晕、头痛于下午时明显,较前缓解不明显,陈老思之该方投之不中,结合患者5月前就诊情况,考虑患者年老体虚,素体阳虚,命门火衰,阴寒内盛,逼阳外越,阳不入阴,浮越于上,扰动头目,则见头晕、头胀、头痛,患者于下午时加重,下午为阳中之阴,阳气渐衰,阴气渐升,格阳更剧,则发作明显。阳虚则三阴失去温煦,则湿浊内生,郁而生热,湿热内蕴困脾,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则胃脘嘈杂、口臭。虚阳上浮,阳不入阴,则夜眠差。舌略胖大,舌质淡白苔,脉细,考虑为肾阳亏虚之象。故考虑患者为肾阳亏虚、虚阳上浮、湿热内蕴之证,予以潜阳封髓丹加吴茱萸以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化湿止痛。

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治疗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封髓丹由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主治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夜梦遗精。两方相合,有滋肾水温肾阳、引火归元、调和水火之效。方中附子、肉桂大补元阳、引火归元,火旺则阴自消,干姜辛温,可加强附子温阳之力。砂仁辛温化湿行气、归纳肾气,为上下焦调节之枢纽,醋龟甲滋阴潜阳,旨在阴中求阳,黄柏味苦有清热燥湿,且盐黄柏可治下,有滋补肾水之功,调和上中下三焦。少佐吴茱萸以温中行气止痛,炙甘草益气补中,且能缓和附、桂之峻烈之性,兼能调和诸药。

二诊时患者症状较前好转,辨证准确,于上方增加附子剂量以加强温补元阳之功,患者感上肢麻木,予以加白芍柔肝舒筋、天麻平肝息风,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且有纳气归肾之功。

三诊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逐渐增加附子、砂仁剂量以加强温肾阳、引火归元、纳气归肾之功。

患者二诊不中,陈老立即转变辨证思路,寻求发病的根本,遵从“治病必求于本”的理念,快速、准确的抓住疾病的根本,是多年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果,值得我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