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慢咽汤治疗咳嗽病验案2例

日期:2018-07-18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23

陈学忠教授运用慢咽汤治疗咳嗽病验案2例

高秋莲1    李明秀2

1、作者简介:高秋莲,女,医学硕士,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四川 青白江 610300 邮箱:444852908@qq.com

2、通讯作者:李明秀,女,医学硕士,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四川成都,610000 邮箱:xiuersmile@163.com

摘要:慢咽汤由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当归、西青果、桔梗、炙甘草组成,是陈学忠教授在前人基础上总结而成,在临证治疗慢性咽炎引起的咽痛、咽痒、干咳少痰等症状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陈学忠教授运用其治疗急、慢性咳嗽疗效亦显著。

关键词:咳嗽病   慢咽汤   陈学忠

病案一

患者曾XX,男,71岁,20180516日初诊。

主诉:咳嗽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咽部痰黏感,咳少量清稀痰液,咽痒即咳,夜间、晨起及受凉后咳嗽明显,咳嗽剧烈时感双侧胸胁部疼痛不适,无畏寒发热,无咽痛、咽部异物感,无潮热盗汗、咯血、痰中带血等不适,于院外口服中药、西药(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较前有所好转,但仍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求诊于陈老,现症见:咳嗽,干咳为主,咽痒即咳,伴咽部痰黏感,夜间及晨起咳嗽明显,无畏寒发热、无吼喘、气紧,纳眠差,夜尿多,约4-5/晚,大便调,查体:咽部淡红有滤泡,舌体略胖,质淡略偏暗红白苔,脉细。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慢性胃炎病史多年。

诊断:西医诊断:慢性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阳虚血瘀证)

治法:温阳、活血、利咽

方药:慢咽汤

桂枝15 g                干姜15g           细辛10g           五味子12g

当归12g                 桔梗20g           西青果15g        炙甘草15g

3  一剂二煎  分三次服。            

二诊:20180523日,患者欣喜不已,诉病情较前好转约三分之二,睡前及晨起时仍有咳嗽,咽痒即咳,咳嗽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纳眠较前好转,但近来感牙龈疼痛不适,伴牙龈出血,此症反复发作已有5年余,舌体略胖,舌质淡红略暗白苔,脉细。现患者感牙龈疼痛,牙龈出血,结合患者素体阳虚,考虑为肾阳亏虚,阳虚则阴盛,阴盛于下,逼阳外越于上,致“虚火上攻”而起,治以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加砂仁15g、盐黄柏15g取封髓丹之义。

病案二

患者刘XX,女,28岁,20180607日初诊。

主诉:咽痒、干咳1

现病史:1周前患者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咽痒即咳,晨起咳少量黄痰,白天、夜间均咳,夜间阵发性咳嗽剧烈,影响睡眠,伴咽干、声音嘶哑、流涕等不适,无畏寒、发热,无咽痛,无胸闷、气紧、喘息等不适,院外口服阿奇霉素等(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疗后,患者诉白天咳嗽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夜间仍有咳嗽,较前无明显缓解,干咳为主,咽痒即咳,晨起咳少量白色痰,无畏寒发热、咽痛等不适,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求诊于陈老。现症见:咳嗽,干咳,咽痒即咳,夜间咳嗽剧烈,晨起咳少量白痰,纳眠差,二便调。查体:咽部淡红有滤泡。舌体略胖,舌质淡红白苔,脉细。

既往史:5+年前于体检时发现咽部滤泡增生,并诊断为慢性咽炎,平素无咽痒、咽痛、咳嗽等不适。

诊断:西医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 慢性咽炎

中医诊断:咳嗽(阳虚血瘀证)

治法:温阳、活血、利咽

方药:慢咽汤

桂枝15 g                干姜15g           细辛10g           五味子12g

当归12g                 桔梗30g           西青果15g        炙甘草15g

3  一剂二煎  分三次服。

二诊:20180613日,患者诉服药当晚即未再出现咳嗽,无咽痒、咽干等不适,疗效显著,评价该方“超级酸,但超级有效”(患者原话)。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诉平素月经量少,调整上方药物剂量为当归20g、桔梗20g,余药量同前继服。后电话随访,患者诉此后无咳嗽、咽痒等不适。

讨论:当耳、鼻、咽、喉、支气管、胸膜、肺等脏器,由于炎症、淤血、物理、化学或过敏等因素刺激时,通过分布于此等器官的迷走神经分支传达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反射[1]。目前把咳嗽持续3周以内定义为急性咳嗽,咳嗽持续8周以上定义为慢性咳嗽。故结合两案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及病情特点,均隶属祖国医学“咳嗽病”的范畴,《医门汇补·咳嗽》云“肺居至高,主持诸气,体之至清至轻者也。外因六淫,内因七情,肺金受伤,咳嗽之病从兹作矣”, 咳嗽的发生多由感受六淫之邪、饮食劳倦、情志失调而致。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肺叶娇嫩,不耐寒热,且居上焦,外袭侵袭,上先受之,最易因内外伤之邪侵袭而致宣降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张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并认为两类之中也应辨阴阳、分虚实,为后世对咳嗽病的分类、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两位患者虽一为老年男性,一为青年女性,但均有受凉病史,感受外寒之邪,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故见咳嗽,寒为阴邪,易损阳气,阳虚则阴寒内盛,血液失于温煦,则致瘀血内生,阴寒之气与瘀血痹阻咽喉气血则致咽喉失去濡养,故见咽干、咽痒。舌体略胖,质淡红白苔,脉细均为阳虚血瘀之象,故陈老投之于慢咽汤治疗。

慢咽汤由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当归、西青果、桔梗、炙甘草组成,方中桂枝温通散寒、助阳化气为君药,细辛、干姜温肺化饮、散寒化气,当归活血化瘀,五味子敛肺止咳,共为臣药,君臣相配温化阴寒以行血,方中五味子与干姜、细辛相配,一温一散一收,使散邪不伤正,敛肺不留邪,西青果、桔梗清利咽喉,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干姜以助温补中,培土生金,调和诸药,全方虽八味,配伍严谨,开中有合,散中有收,温阳以散瘀,气血通则诸证除。

       二位患者均因咳嗽就诊,而陈老全方未用镇咳之物,却能药到病除,只因抓住疾病病机,辨证准确,大胆运用,故能解除患者的疾苦。

[1] 胡品锦,谢灿茂.内科疾病鉴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