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心绞痛验案1例
高秋莲1 李明秀2
1、作者简介:高秋莲,女,医学硕士,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四川 青白江 610300 邮箱:444852908@qq.com/
2、通讯作者:李明秀,女,医学硕士,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四川成都,610000 邮箱:xiuersmile@163.com
摘要: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是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常用方。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胃肠病、三叉神经痛、感冒、癫痫、骨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1]疾病的治疗。陈学忠教授在临证时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心绞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绞痛 柴胡桂枝汤
病案
患者李XX,女,69岁,2017年 10月29日初诊。
主诉:心前区疼痛1月
现病史: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绞痛或胀痛,疼痛时放射至后背,持续时间约10分钟,伴大汗淋漓、左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麻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后缓解,未予以重视,未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于活动后加重,白天夜间均发作,夜间每1-2h发作1次,偶可痛醒,疼痛剧烈时不可忍受,持续时间在10-30分钟。为求进一步治疗,遂于当地诊所及县医院就诊,完善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予以口服药物后可有所缓解,仍反复发作。为求明确诊断,遂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后因情绪紧张未进行,完善心脏彩超示:EF:0.72,主动脉硬化,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退变伴中度关闭不全;左房增大,左室饱满,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求诊于陈老,现症见:心前区疼痛不适,呈绞痛或胀痛,可放射至肩背部,伴胸闷、大汗淋漓、左手手指麻木,疼痛持续约10-30分钟,未超过30分钟,于活动、情绪波动及天气骤冷后加重,白天夜间均可发作,夜间每1-2h发作1次,无畏寒发热,无头昏、乏力,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紧缩感、烧灼感、濒死感,无心悸、头痛,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纳眠尚可,二便调,舌淡苔薄黄微腻,脉弦细。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30+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现口服络活喜(1片 qd)、安博维(1片 qd)降压,血压控制尚可。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0+年,长期口服优甲乐(75ug qd)治疗。
诊断:西医诊断: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
阳虚寒凝、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温阳散寒、益气通脉、调和阴阳
方药: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 15g 桂枝 15g 白芍 15g 法半夏 30g
黄芩 15g 大枣30g 党参30g 粉 葛 60g
炙甘草15g 生姜3片
3剂 一剂二煎 分三次服。
二诊:2017年11月08日,患者诉仍有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约10分钟-20分钟,但疼痛较前有所缓解,发作次数较前未减少,于活动后加重,伴大汗淋漓,夜间可痛醒,休息或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后可缓解。效不更方,上方加川芎 15g、薤白30g以活血化瘀、宽胸理气、止痛。
三诊:2017年11月20日,患者诉心前区疼痛发作次数较前稍有减少,疼痛程度较前稍有缓解,于活动后及天气骤冷后加重,夜间发作频繁,约1-2小时发作1次,持续约10-20分钟,疼痛剧烈时伴大汗淋漓,休息或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后可缓解。效不更方,上方加白附片 30g、延胡索15g以温阳行气止痛,自服1月。
四诊:2017年12月20日,患者诉心前区疼痛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白天不发作,夜间睡醒后可发作1-2次,以上半夜为主,疼痛程度较前减轻,可耐受,持续时间约几分钟-10分钟,伴少量汗出,无手指麻木,疼痛未放射至背心处,辩证准确,上方加瓜蒌子30g、瓜蒌皮30g,取小陷胸汤之义。
五诊:2018年01月17日,患者诉心前区疼痛较前明显缓解,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夜间发作1-2次,上方去川芎,加丹参30g、淫羊藿30g以活血养心、温阳补肾。
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继续予以柴胡桂枝汤加减以巩固疗效3月,患者末次就诊于2018年04月18日,自诉心前区疼痛较前缓解95%,约5-6天发作1次,持续时间约1分钟,疼痛不明显,可忍受,偶有心悸,疼痛未向其他部位放射,无汗出、手指麻木等不适,上方去党参,予以太子参30g益气养阴。
讨论:柴胡桂枝汤是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见于《伤寒论》,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张仲景用其治疗太阳外证未去,而邪已入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所致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外感病症。而《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又云“《外台》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痛者”,指出其亦可用于治疗腹痛、心痛等内伤病症。方中小柴胡汤可和解少阳,祛邪扶正;桂枝汤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两方合用,取两者所长,既可调和营卫气血,又可和解表里,疏利肝胆气机。现被后世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病症。陈学忠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心绞痛亦收到良好的效果。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发生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内代谢产物积聚过多或产生不正常的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的感觉纤维,反射到大脑皮质而产生的疼痛感觉,同时可伴有放射性疼痛[2],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病的范畴。对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决定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但因患者心理紧张,未能完成,但结合患者发病特点,仍考虑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正式提出“胸痹”的病名,并总结胸痹的病因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内盛,为本虚标实之证。林佩琴在《类证治裁·胸痹》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以《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后世医家总结前人经验,认为“阳微阴弦”中标本有两层含义,其中本虚多指气虚、阳虚,标实则脉不通,因气滞、瘀血、痰浊、寒凝痹租心脉,虚实两方面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则痛为病机关键[3]。该患者老年女性,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肾中阳气虚衰,不能鼓动五脏阳气,则致胸中阳气不振,血脉失于温煦,痹阻不畅,不通则痛。患者胸痛呈胀痛或绞痛,以夜间发作为主,遇冷后易发或加重,考虑为阳虚寒凝,痹阻气血、心阳不振所致。治疗上陈老予以柴胡桂枝汤加减以温阳散寒、益气通脉、调和阴阳。
陈老认为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心绞痛是理论基础是“太少皆通于心”,《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入缺盆,络心”,《灵枢·经别》中,足太阳经别“当心入散”,足少阳经别“贯心”,手少阳经别“散于胸中”。可见太阳、少阳的经脉可通过正支、经别与心脏联系。与梅国强先生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冠心病时“太少经脉,入通于心,治分先后”[4]的理论不谋而合。故陈老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心系疾病,旨在调和太阳、少阳经脉经气,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方中柴胡疏达少阳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半夏和胃降逆,党参、炙甘草益气补虚,桂枝助阳化气,扶助心阳、肾阳,白芍酸甘养阴,合桂枝共调和阴阳,葛根升阳、生津、舒筋,姜、枣和胃生津。全方有调和阴阳、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效[5],使阳气得升,阴寒消散,气血调和,血脉通畅,痹痛得除。
患者服药后症状较前缓解,辩证准确,陈老在前方基础上逐渐加用温阳药物,以达温阳散寒止痛之功,缓缓图之,合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病时“通阳”之法。
[1]王波.柴胡桂枝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2,20(2):190-191
[2]胡品锦,谢灿茂.内科疾病鉴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
[3] 胡宁,王邦才.从“阳微阴弦”论治胸痹心痛[J].浙江中医杂志. 2016(5):374
[4] 梅国强.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J].山西中医.2000,16(5):1-4
[5] 刘春阳.柴胡桂枝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脂临床分析[J].心血管知识,201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