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抗过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医案一则
赵桂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赵桂蓉,女,大邑县晋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四川大邑 611330 E-mail:1214177581@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抗过敏汤是陈老多年临床经验的自拟方,系麻黄附子细辛汤与桂枝汤合方加味而成。
关键词:抗过敏汤 陈学忠 过敏性鼻炎
医案:白XX,女,26岁,2018年03月09日首诊
患者因“反复鼻塞、流涕1+年,加重1周”就诊。患者2017年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清鼻涕症状,有时是单侧鼻塞,有时是双侧鼻塞。自行服药(具体用药不详)后无明显改善。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后,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症状严重时不停流眼泪、流鼻涕,严重时连续10多个喷嚏不间断,夜间都会醒来不停的搽鼻涕,伴觉咽喉部不适。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半年前开始出现嗅觉减退症状,用过很多口服药、外用鼻用激素。仍无明显改善。收效甚微,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个人史:患者素来比同龄人更怕冷,畏寒。月经周期约28-33天左右。经期约4天左右,月经量偏少,色淡,无痛经。
刻诊:体型偏胖,面色幌白,舌质淡胖齿痕,薄白苔,脉细弱。
中医诊断:鼻鼽
治发:温阳散寒,宣通肺气
处方:抗过敏汤加减
麻黄12g 细辛10g 五味子12g 党参30g
桔梗30g 附片30g(久煎) 黄芪30g 桂枝15g
白芍15g 白芷15g 大枣30g 炙甘草12g
加生姜3片, 4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天3次;
2018年03月16日二诊,患者面色幌白,舌质淡胖大,齿痕,薄白苔,脉细弱。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咽喉部不适症状明显好转,诉前额少许疼痛不适,咽喉部偶有黄色痰液咯出。陈老在前方的基础上加大白芷用量为30g,桔梗用量减少为15g.加黄芩15g清肺热.具体用药如下:
麻黄 12g 细辛 10g 五味子15 g 党参30g
桔梗30g 附片30(久煎) 黄芪30g 桂枝15g
白芍15g 白芷30g 大枣 30g 黄芩15g 炙甘草15g
加生姜3片, 4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天3次
2018年3月23日患者未按时复诊。5月25日患者因其它疾病再次慕名就诊。追问患者现状,患者描述现在偶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症状,嗅觉减退没有继续发展,处于恢复之中。患者非常感激陈老,感叹中医中药的神奇。
讨论: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中医称为:鼻鼽。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变应原的暴露。随着环境因素的改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该医案中患者青年女性,病程长。素体阳虚。肺卫不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患者阳气亏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停聚上犯清窍,溢出鼻外则可见打喷嚏、鼻流清涕、鼻塞等症状。治宜温阳散寒,宣通肺气。
抗过敏方为陈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究出来的自拟方,系麻黄细辛附子汤与桂枝汤合方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用以治疗阳虚感外寒的哮喘、鼻渊、风疹等。《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原方治疗太少两感,阳虚外寒发热。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桂枝汤同样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 《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陈老合用两个经方,加入党参、黄芪扶正益气固表,白芍、五味子敛肺养阴,白芷宣通鼻窍。陈老精炼的用药,对经方的运用自如,创新,对患者病情的准确把握,是我辈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