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麦门冬汤治疗内伤发热医案一则
甘莹利 陈学忠
1、作者介绍:甘莹利,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师承工作室彭山区中医医院师承班学员,四川彭山 620860,E-mail:804622424@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麦门冬汤源自《伤寒论》,陈学忠老师运用此方治疗内伤发热,效果极佳。
关键词:麦门冬汤 内伤发热 陈学忠
病案:
患者袁xx,女,98岁,2018年5月8日初诊。
主诉:胃脘、手足心发热10余年。
现病史:1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烧灼感及双手心、双足心潮热,无恶寒发热,无夜间盗汗等不适,先后在院外多次口服中西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任何缓解,现患者仍感胃脘烧灼不适,伴时有呃逆,双手心、足心发热,感头晕,排尿烧灼感,大便干燥难解,影响日常生活,经熟人介绍于我处就诊。刻诊:胃脘烧灼不适,手足心潮热,舌体适中,舌质淡嫩红,薄白苔。
中医诊断:阴虚发热
中医辨证:肺胃阴虚
治则治法:滋润肺胃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
麦冬90g 党参30g 法半夏15g 生姜3片
大米50g 大枣15g 炙甘草15g
6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1日3次。
治疗后仅有左侧面部少许瘙痒不适,左侧面部溃烂面基本愈合。查舌体适中,舌质淡红略黯有瘀斑,苔薄白。结合患者舌脉,考虑夹瘀,在上付中药基础上增加白芷15g 当归12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效。
讨论: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主的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分为:阴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气郁发热、痰湿发热、血瘀发热7类。阴虚发热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导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而导致阴虚发热。《景岳全书.寒热》:“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而乘也。”治疗上主要以滋阴清热为主。患者就诊主要以胃脘、手足心发热为主,伴呃逆,大便干燥,面部瘙痒,考虑为胃阴亏虚,津液耗伤,阴血亏耗,致胃、大肠津亏,故胃脘烧灼,手足心热,大便干燥;阴液不足,影响肺,肺开窍于皮毛,肺阴不足,阴虚生风,故皮肤瘙痒。手、足心热:为手、足心有发热的感觉。多有阴虚内热,或火热内郁所致。结合患者舌体适中,舌质淡嫩红,薄白苔考虑为阴虚内热所致。故治疗上陈学忠老师给予麦门冬汤加减滋润肺胃。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治以麦门冬汤养阴清热,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主药,滋阴肺胃之阴,使阴复而火降,使以党参、炙甘草、大米、大枣以养胃益气生津,助麦冬生阴;用少量半夏降逆下气。方用大量的麦冬配半夏,则无滋逆碍胃生痰之弊;少量的半夏得麦冬,则无温燥伤阴,助火之嫌,可谓相得益彰。
陈学忠老师仅用几味中药解决患者十余年的疾苦,用药精准,效果确切,深得患者及家属的称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