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痞满1例

日期:2018-05-24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62

陈学忠教授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痞满1例

高秋莲1    李明秀2

1、作者简介:高秋莲,女,医学硕士,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四川 青白江 610300 邮箱:444852908@qq.com/

2、通讯作者:李明秀,女,医学硕士,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四川成都,610000 邮箱:xiuersmile@163.com

摘要:塞因塞用法是指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临证时,陈教授运用塞因塞因法治疗脾胃气虚引起的痞满收到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痞满  塞因塞用  补中益气汤

病案

患者张XX,女,81岁,20180329日初诊。

主诉:腹胀1

现病史: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晚餐后加重,打嗝、矢气后可有所缓解,伴神疲乏力,伴头晕、脚软,活动后感心累气短,伴心慌,自觉发热,汗出,无腹痛、反酸、恶心呕吐等不适。院外未经治疗。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经熟人介绍来陈老门诊就诊。现症见:腹胀,夜间加重,神疲乏力,头晕,活动后心累气短,咳嗽,痰多质黏不易咳出,纳眠差,小便调,大便便次多,约3-4/天,不成形稀便,伴肛门坠胀,舌体略胖,浅齿痕,质淡偏暗,苔白黄,脉弦细。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慢性咽炎病史多年,既往患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治疗后好转。

诊断:痞满(脾胃虚弱证)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30g                    黄芪30g             升麻12g        柴胡15g

枳壳15g                    桔梗15g             陈皮15g        茯苓30g

炒白术30g                 炙甘草15g          生姜3

3  一剂二煎  分三次服。

二诊:20180402日,患者诉腹胀缓解大半,神疲、乏力、头晕及活动后心累气短较前有所缓解,但感舌痛,可见左侧舌体溃疡,有口腔溃疡病史1+年,纳眠尚可,大便便次较前减少,约1-2/天,仍解不成形稀便,舌体略胖浅齿痕,质淡暗红,脉弦细。效不更方,上方加当归10g、白芷10g、砂仁20g、盐黄柏20g

三诊:20180404日,患者诉腹胀、舌痛、神疲、乏力、头晕较前明显好转,活动后仍感心累、心慌,但较前有所好转,纳尚可,眠差,解不成形大便约1-2/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效不更方,上方加茯神30g

四诊:20180411日,患者诉腹胀较前完全缓解,偶有嗳气、舌痛,无头晕、自觉发热、汗出,活动后仍有心累、心慌、神疲、乏力,但较前明显好转,纳尚可,眠稍差,每日解不成形大便1次或2次,舌淡红偏暗,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肉桂粉5g冲服。

讨论:痞满首见于《伤寒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1]。痞满分虚实,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痞满》中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不仅指出痞满病的分类,还指出了其治则治法。

本病患者为老年女性,年老体虚,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亏虚。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化,胃主腐熟,脾胃亏虚,运化无力,故见腹胀,脾主升清,胃主和降,脾胃气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上不得精气滋养而见神疲、乏力、头晕;中有浊气停滞而见嗳气、腹胀;下有精气下流而见便溏。清阳下陷,不能升举,则见肛门坠胀。清阳陷于下焦,郁而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自觉发热,而无畏寒等外感表证。气虚则腠理不固,阴液外泄而见自汗。脾胃亏虚,气血不足,四肢肌肉及心脉失养,故见动则心累、心慌。舌体略胖,浅齿痕,质淡偏暗,苔白黄,脉弦细,亦为脾胃亏虚之象。故治疗上陈老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二诊,患者自觉腹胀已好大半,辨证准确,但感舌痛,既往有反复口腔溃疡病史,结合患者病情,考虑为虚阳上浮所致口疮病,予以加用封髓丹以纳气归肾,上中下并补,调和水火[2],加白芷消肿止痛,加当归养血和营,助参、芪补益气血之功。

     三诊,患者诉腹胀、舌痛、神疲、乏力较前明显缓解,仍有心累、心慌、眠差,加茯神养心安神。

    四诊,患者腹胀较前完全缓解,仍有活动后心累、心慌、神疲、乏力,考虑为体虚气血不足,予以少加肉桂以鼓舞气血生长。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首见于《内外伤辨惑沦》,张景岳评价其“允为李东垣独得之心法”,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3]。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当归和血,陈皮理气,使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针对该患者病情,陈老在上方的基础上加茯苓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枳壳行气化痰、消积除痞,桔梗利咽祛痰,生姜温胃和中。

患者腹部胀满不适,陈老不用通下之法,反用温补,不仅没有导致气机更加郁滞,反而达到通达之效,只因治病求本,抓住病机,辨明为“真虚假实证”,故运用补益之法治疗,乃“塞因塞用”法的灵活应用。陈老在临证时能准确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诊治,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大量的临证经验,值的吾辈学习。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7

[2]郑钦安.郑钦安医学三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9

[3]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