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汤治疗鼻鼽经验举隅
作者简介:李莉,女,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553586651 @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抗过敏汤是陈学忠名老中医经验方,系麻黄附子细辛汤与桂枝汤合方加味而成。笔者曾跟随老师学习数年,临床运用该方治疗鼻鼽,效果显著,现将近期治疗病例一例总结如下。
关键词:抗过敏汤 鼻鼽 陈学忠
患者:李XX,女,56岁,因“反复流涕、鼻痒10余年,加重1月”求治我院,近10年反复出现流涕、鼻痒,伴咳嗽,咯吐少量白色清稀痰,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未正规治疗,每当发作时自行服用感冒药,疗效不显。1月前,患者不慎着凉后症状再次出现,鼻涕如清水样,咽痒则咳,咯吐少量白色清稀痰,并伴有头昏、视物模糊,严重影响工作生活,遂来就诊。自诉平素畏寒,冬日尤甚。
刻下症:鼻痒、流涕呈清水样,偶咳、咽痒则咳,咯吐少量白色清稀痰,伴头昏、视物模糊、睡眠差,食纳可,小便可,大便偏溏。面色晄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鼻鼽
辨证:阳虚外感
治法:助阳散寒解表。
选方:抗过敏汤加减
方药如下:
麻黄绒12g 细 辛5g 桂 枝15g 党 参30g
黄 芪30g 五味子15g 白 芍12g 白附片30g先煎
炙甘草10g 大 枣20g 生 姜12g 白 芷15g
3剂,水煎服,一日三次,一日100ml。
二诊:患者诉上述症状较前稍有好转,自觉腰膝隐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中药在原方基础上杜仲20g、巴戟天20g,3剂,用法同前。
三诊:患者诉腰膝疼痛等上述症状较前进一步好转,自觉双下肢肌肉跳动。中药在原方基础上去杜仲及巴戟天,炙甘草加量至30g、白芍加至30g。4剂,用法同前。
后随访,患者自觉鼻干、鼻痒完全缓解,头昏、畏寒感减轻。
讨论:鼻鼽,最早记载见于《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 《素问·脉解篇》曰:“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金•李杲《脾胃论》:“肺者,肾之母,皮毛之元阳本虚弱,现以冬月助其冷,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比常人大恶风寒……”。《诸病源候论》曰:“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津液不能自收。”据上可知鼻鼽的发生多为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复感风寒,侵犯鼻窍,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所致。此外,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也”肾阳虚弱,温煦功能减退,发为虚寒性病证,临床上多数鼻鼽患者在受凉或感冒后诱发或加重,与肾阳虚弱也有相当关系。该患者长期服用感冒药,阳气耗伤,故表现出平素畏寒,冬日尤甚。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即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适用于风寒在表,少阴阳虚在里之病机。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外达,二药合用,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助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合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总体而言,麻黄附子细辛汤旨在温补阳气,驱散外寒。而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2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用以解肌发汗、调节营卫。方中桂枝辛甘温,具有发表散寒,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效;芍药酸苦寒,具有敛阴护营之功效,因其性寒能入营,又具补血平肝止痛之功,二者相辅相成,发散中有收敛,收敛中有发散,使发散恰到好处;陈学忠主任医师合用两方,并加入党参、黄芪扶正益气,白芷辛香以通窍,五味子敛肺止咳。因此,抗过敏汤对于阳虚外感型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二诊中患者腰膝隐痛,故加用杜仲、巴戟天补肝肾、强腰膝。三诊因患者腰痛减轻,双下肢肌肉跳动,故去杜仲及巴戟天,加芍药甘草汤以调和肝脾、柔筋止痛。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抗过敏汤中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呼吸、循环、生殖、妇科、泌尿、神经、五官科。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抗氧化、镇痛、镇咳、发汗、兴奋交感神经等作用。仅从阳虚外感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能够明显的延长肾阳虚外感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升高小鼠体温,改善体征,对小鼠流感肺炎症状的减轻、机体非特异性兔疫功能的增强具有一定的效果,为临床用于流感的治疗提供了现代药理学依据。王维赋[1]等实验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能减少豚鼠喷嚏和流涕(口鼻周围分泌物)症状;病理切片证明鼻黏膜的炎症减轻,减少了炎症因子,同时有利于减轻鼻塞。组胺作为诱发过敏性鼻炎的介质,在过敏性鼻炎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在速发反应期和迟发反应期分别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产生的一种重要介质,能使局部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引起微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外分泌活动亢进、嗜酸性粒细胞被趋化并通过黏膜上皮游出进人鼻分泌物中,从而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大部分症状,樊辉[2]等研究结果显示,加味麻黄附子细辛颗粒可明显抑制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降低OD610值,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西药氯雷他定作用相似。表明加味麻黄附子细辛颗粒具有抗组胺的药理作用。抗过敏汤中桂枝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抑制IgE所致之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尚有解热、镇痛、抗惊厥、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双向调节作用。董培良[3]等实验表明,桂枝汤具有减少AR豚鼠鼻分泌物、保护鼻粘膜组织、抗过敏作用。故抗过敏汤对过敏性鼻炎有明确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赋, 谭晓梅, 梁少瑜, 等. 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豚鼠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 方剂学杂志, 2011, 17(7): 176-178.
[2] 樊晖, 田原, 关开, 等.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的药理作用评价[J]. 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报, 2008, 10(2): 145-146.
[3] 董培良, 张天宇, 殷鑫,等.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Ⅰ) 中医药信息,2013,2: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