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荨麻疹验案

日期:2018-01-1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62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荨麻疹验案

刘莉  陈学忠

作者简介:刘莉,女,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新都 610504  邮箱:liuli631207@126.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  邮箱:sccd865@sina.com 

摘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陈学忠老师善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荨麻疹   陈学忠

案例:

一诊:2017118日,杨xx,女,66岁,诉全身皮肤瘙痒,夜间睡热后尤甚,导致睡眠差。曾多方求治,诊断为湿疹,但服用多种药物均不得效,细问其服药物,患者自诉不清楚,但是服后困倦欲睡,考虑为抗过敏类药物。刻诊:患者体型略胖,精神焦躁,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浮。查体:皮肤无明显红疹,偶见皮肤见抓痕结痂。

诊断:慢性荨麻疹(血虚湿热内蕴,兼风寒束表)

治法:养血祛湿,祛风散寒解表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12克,连翘30克,赤小豆50克,栀子20克,苦杏仁20克,蝉蜕15克,地肤子15克,当归12克,白芷15克,大枣30克,生姜3片。

4剂,一剂三煎,分五次服,一日三次

二诊:20171115日,病人诉全身瘙痒减轻,睡眠好转,改栀子为30克,继续服四剂。

三诊:20171227日,患者因他病来诊,询问上次病情情况,诉上次服药后,全身瘙痒症状全部好转。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的“瘾疹”“风疹块”“鬼饭疙瘩”等,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由素体禀赋不耐,外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或过食辛辣厚味,甜腻食物或肠道寄生虫引起等等,多种因素相合,致使湿热内蕴,外发肌表而成。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患者老年女性,气血亏虚,再加外受风寒日久,致使风寒之邪入里,闭郁肌表,郁而化热,则身痒,寒为阴邪、故昼轻夜重,外邪入里化热,故遇热加重。陈老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其中麻黄、杏仁、白芷、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栀子、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当归养血润燥;地肤子、蝉蜕燥湿祛风止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润燥解热祛湿之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的生梓白皮由于采用不易,药房多不备有,《本经》中记载:生梓白皮,味苦,寒。《长沙药解》认为其入足少阳胆、足阳明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

栀子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本草备要》云: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

陈老用栀子代生梓白皮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外加地肤子、蝉蜕祛风燥湿止痒,无原方药物则根据病情合理选用他药代替,功效同样立竿见影,陈老对经方的灵活运用及对药物、药性的熟悉,由此可窥见一斑。

 

参考文献

1、王会丽 吴积华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陕西中医  2010年31卷12期,文章编号100-7369(2010)12-1269-01

2、熊兴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体会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