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痛痹验案1则
牛会艳1,陈学忠2△
(1.新都区新都街道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新都 610500;2.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牛会艳,女,泸州医学院,2007级本科,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新都学员,医师,7290014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身痛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全方具有活血祛瘀、通痹止痛之功效。主要功效用于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陈学忠老师谙熟中医经典,灵活运用此方治疗痛痹,疗效确切。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痛痹;陈学忠
(一)验案如下:
初诊(2017年7月19日):患者王某,女,72岁,患者自诉双下肢刀割样疼痛半年,疼痛剧烈,痛处不移,痛无定时,局部皮肤无发热红肿等不适,遇寒遇冷有加重倾向,但平素不怕冷,曾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自觉疗效欠佳。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重大疾病史。
刻诊:神志清楚,精神稍差,面色欠红润,体型偏胖,舌体适中,舌质淡,薄白苔,脉弦涩。
诊断:痛痹
辨证:气虚血瘀寒凝
治则:补气活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处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药:川牛膝30g,地龙15g,羌活15g,秦艽15g,
香附15g,川芎15g,黄芪50g,炙甘草15g,
当归15g,五灵脂12g,乳香10g,没药10g,
桃仁10g,红花10g。
用法:中草药处方 4剂 ,1剂服用1.5天, 水煎500ml 分4次 饭后温服。
二诊(2017年7月26日):患者诉双下肢刀割样疼痛明显减轻,缓解约80%,自觉疗效显著,诉仍有一顽疾困扰十多年, 即双小腿抽筋,每隔1-2天抽筋一次, 夜间为主,抽筋时疼痛剧烈,不敢活动,次日感下肢乏力,待1-2日下肢乏力基本缓解后,又开始抽筋,曾多处就诊,建议补钙治疗,家人遂购买进口钙片(具体不详)长期服用,抽筋症状未得到改善,仍频繁发作。陈老师综合考虑后,调整用药,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黄芪80g,鸡血藤50g,当归15g,酒川芎15g,
炙甘草30g,酒川牛膝30g,木瓜30g,白芍60g。
用法:中草药处方 4剂 ,1剂服用1.5天, 水煎500ml 分4次 饭后温服。
三诊(2017年8月02日):患者诉双下肢疼痛基本缓解,自上周复诊服药后,双腿抽筋症状完全消失,继上方加怀牛膝补益肝肾。
(二)分析:《金匮翼·痹证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痛痹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合邪而以寒邪为主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淤阻血脉,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冬季,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其病机是在正气虚弱的前提下,风寒湿邪以寒邪为主侵袭,痹阻于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痛痹。《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故痛痹又称寒痹。
本病患者系老年女性,正气已虚,追溯患者最初发病之时,正值冬季,加之本地气候潮湿,故感受风寒湿邪而发为痛痹(寒痹)。患者平素不怕冷,查舌质脉象亦无阳虚之象,故陈老辩证用药之时并未使用桂附等温补之品,观其全方,以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重用黄芪补气;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陈老准确把握病机,灵活运用经方加减治疗此病,疗效显著。
二诊患者诉双下肢疼痛已减轻80%,又道出困扰十多年的顽疾“双小腿抽筋”。分析病机, 腿抽筋,多发于夜间,夜为阴,夜间发病,多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故筋脉挛急,发为抽筋。陈老综合考虑,现时病机为气血两虚夹淤,故给予补阳还五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方亦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原方,功能缓急止痛,主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芍药甘草汤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① 故纵观二诊全方:黄芪重用,为补气主药,以补为主,合用当归,补活结合,有扶正祛邪之功;鸡血藤、酒川芎活血止痛;木瓜舒筋活络;芍药养营和血、缓解拘急,炙甘草甘温、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阴复而筋得所养,则腿挛急自伸。
此病案中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芍药甘草汤皆为经方,可见陈老师中医功底深厚,经方应用自如,亦可知陈老师灵活运用经方的精髓在于对病机的准确把握,随证调整用药,故能二病兼治,药到病除,令患者喜出望外,亦使吾辈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