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黄芪建中汤加附子治疗腹痛验案1则

日期:2018-01-1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497

陈学忠老师运用黄芪建中汤加附子治疗腹痛验案1则

 秦溢1,陈学忠2△

1.新都区新繁镇中心卫生院,新都区新繁镇 6105012.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秦溢,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级本科学士学位,新都区新繁镇中心卫生院,医师,97444221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李某,女,37岁,以“反复上腹部疼痛半月”就诊。中医诊断:腹痛。辨证属脾胃虚寒,治以温中补气,散寒和胃。用黄芪建中汤加附子而愈。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加附子,腹痛

陈学忠,国家级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先后就读于成都中医学校和泸州医学院,1984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早年师从名中医蒲辅周先生的学生胡翔林主任医师及袁怡云老先生。现任老年科主任兼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研究室主任,省中医药科学院老年病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名中医,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陈学忠老师对中医中药理论及经典熟练应用得出神入化,吾辈佩服至极,现分享其应用黄芪建中汤加附子治疗腹痛病案及心得体会,具体如下:

     患者李某,女,37岁,于2017年12月18日“反复上腹部疼痛半月”到新都区中医院内科住院。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上腹及脐周为主,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偶尔牵扯放射至背心,时有反酸打嗝,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胸闷胸痛,无心累气紧、腹泻,到新都区中医院内科住院已经经过抑酸护胃及补液、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等对症治疗未见明显缓解,遂于2017年12月20日请陈学忠老师会诊,刻症见:腹痛,以中上腹及脐周为主,饥饿时明显,打嗝,牙龈反复肿痛、怕冷,头顶头发偏白,小便正常,大便干结难解。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略暗,薄白苔,脉细。

查体:神清,精神可,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扪及肿块及包块,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麦氏征及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4-5次;无金属音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尿常规正常,彩超提示:肝脏钙化灶、胆囊壁欠光滑。肠镜提示末端回肠炎,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

中医诊断:腹痛

辨证:脾胃虚寒    

治法:温中补气,散寒和胃

方剂:黄芪建中汤加附子,具体如下:

黄芪30g   桂枝15g   白芍3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党参30g   白附片30g  生姜3片

用法:煎服法:三日两剂,水煎取汁800ml,每次200ml,一日三次,饭后温服。

分析:黄芪建中汤为先圣张仲景先生所创制,为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属建中法之类方,又是桂枝汤的变法而成。《金匮血痹虚劳篇》中云:“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吴谦《医宗金鉴》注解到“黄芪建中汤,建立中外两虚,非单谓里急—证之治也。”因此本方应用广泛,凡虚劳里急、内伤诸症均可使用,原方由黄芪、桂枝、白芍、大枣、生姜、饴糖、炙甘草七味药物组成,重在温养脾胃,是治疗虚寒性胃痛的主方。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讨论:患者平素牙龈反复肿痛、怕冷,头顶头发偏白,小便正常,大便干结难解。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略暗,薄白苔,脉细。考虑患者体质偏向阳虚,当我在黄芪建中汤与潜阳封髓丹之间举棋不定,此时师傅解疑答惑,巧妙施用黄芪建中汤加附子,温而兼升,甘能缓急,主入脾胃,温中散寒和胃,特指出因患者住院治疗、医院代为煎药,饴糖不方便寻找,此方并未采用饴糖,但是患者服药4剂后腹痛、怕冷、牙龈肿痛明显好转,大小便正常。我真心佩服师傅临床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立竿见影。同时治疗思路也给我一次真切的感触:治疗疾病不必急躁,抓住患者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可分阶段调理,辨证准确,可灵活应对,随症适当加减,经方与药量只有多学习,多运用,拿捏才能更准确。再次特别感谢师傅您给我们机会学习,悉心教导,让我们少走弯路,临床治疗疾病思路更为广阔,更好更快的提高医疗水平,让中医及中药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