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头汗医案一则
(1. 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610031)
1. 作者简介:刘莉娟,女,双流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生,709321940@qq.com。
2.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965@sina.com。
摘要: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暗熟中医经典,中医造诣深厚,善用经方治疗疑难病,以潜阳封髓丹治疗头汗一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头汗;温肾潜阳; 潜阳封髓丹;医案。
头汗证是指仅头面部或者颈部出汗较多,而身体无汗的病症。金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头汗》曰:“头者,诸阳之会也。邪博诸阳,津液上凑,则汗见于头也。”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其做全面而详尽的辩证论治,正如《吴中医集 临证度针》所言:“头汗,别处无汗,热不得外越,但上蒸也。或因湿家误下,或因水结胸蒸,或因火结热迫,或因阳明蓄血,或因热入血室,并详《伤寒论》。”传统头汗辩证可概括为虚实两证,正如《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所言:“头汗之证有二:一为邪热上雍,一为阳气内脱也”。实证多由湿热熏蒸,阳明热盛,淤血内蓄,邪郁少阳半表半里等,虚证多由阳虚所致。陈学忠老师以独特的视角,精准的辩证治疗疑难病例,常常收到临床满意的疗效。现将陈学忠老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头汗病案总结如下:
吴XX,男,47岁。2017/11/14就诊。
因头汗出20余年就诊。患者常感头上蒸蒸汗出,性生活以后头上汗出更甚,感乏力,第二天仍难恢复,平素常感颜面烘热,颜面及头上油腻,易长痘。伴有长期失眠,入睡困难。食纳一般,大便黏,一日一次。小便正常。刻诊:头汗出、失眠、颜面潮红,双手发凉,脸上长痘,大便黏,小便正常,胖大齿痕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有高血压病病史多年,长期口服降血压缬沙坦,自述血压控制尚可。
因工作发生意外,出现抑郁,被诊断抑郁症病,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现停药半年,自觉情绪可。
中医诊断:头汗(脾肾阳虚,虚阳上浮)
治则:温肾助阳,重镇潜阳
方药:潜阳封髓丹加减主之,方剂如下:
黄柏30g 砂仁30g后下 炙甘草15g 白附片30g
肉桂10g 龟板30g 薏苡仁30g 败酱草30g
干姜15g
7剂,隔日一剂,煎熬成900ml,每次150ml,分6次口服。
二诊:患者二诊喜形于色,兴奋的告知其目前性生活后无乏力及头汗出,性欲明显提高,小便也比较有力,无分叉现象。睡眠质量有改善,晨起不在打喷嚏及流涕,颜面再也没有烘热感觉,感手仍偏凉,大便黏,舌脉如上述。
在上方基础上白附片40g 干姜20g
7剂,隔日一剂,煎熬成900ml,每次150ml,分6次口服。
三诊:患者自述未再头汗出,夜间睡眠可,能睡6-7小时,无乏力,小便有力,无潮热及颜面发红等不适。在原方基础上加杜仲20g 巴戟天20g补肾强腰。
现患者困扰多年的头汗已消失,未再感性生活后乏力,小便时也感觉有力无分叉现象,大便正常,睡眠可。舌质胖大,齿痕舌,淡红,苔薄,脉细。
分析:患者平素饮食、劳倦、起居失度,损伤真阳,出现脾肾阳虚症状,如晨起打喷嚏,手脚凉,大便溏,性生活后出现乏力困觉,经休息不能缓解,舌质胖、齿痕舌。再进一步发展出现虚阳上浮症状,如颜面烘热,常常头汗出等症状。
清代医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指出:“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人体的根本在于阴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密,精神乃治”。无论何种原因导致肾阳不足,阴寒内盛,阴阳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虚阳上越的各种病症,如郑氏所述“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外虽现一切火症”潜阳封髓丹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证。方中重用附子温补命门之火,干姜温中助阳之力,砂仁纳气归肾,助运化,黄柏泻相火,坚阴气,调和水火,龟板敛阴潜阳,蜜炒甘草,取其补中焦,补土以伏火之意。同时合用薏苡附子败酱草散,排脓消肿,薏苡仁泻湿而降浊,附子驱寒而破雍,败酱草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患者二十余年的疾患能得到这么快痊愈,那是归功于陈老辩证准确,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1.冯文林.头汗症辨析.《天津中医药》.2006年02月第23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