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封髓丹合薏仁附子败酱散治疗口干
刘莉: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口干,症名。出自《灵枢·热病》。口干一症一般见两种类型:①即口渴症。口干而多饮,多饮又分为欲饮热饮和欲饮冷饮,口渴而欲冷饮,多因热盛而津伤;口渴而欲热饮,多因阳虚津不化气。
②指自觉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饮水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谓其内无邪火,所以不欲汤水,真阴内亏,所以口无津液。口干多因阴虚津少,或气虚阳弱,津液不承所致。
口腻是指口黏腻,滞涩不爽,甚则食不知味,本症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多混杂于"口干不欲饮"等症中,至清代温病学派始称为"口黏",或"口舌黏腻"。口腻一症,常兼有口苦,口甘,口酸,口淡等口味异常,而以口舌黏腻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多在痰与湿。
2017年11月13日,牟xx,女,53岁,因口干多饮,口腻,喉间痰阻,舌头稍食刺激食物则疼痛五年余就诊,在外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自诉当时医生未开药,只是叫她多喝水。刻下证见,口干多饮,一日大概饮用两个暖水瓶的水,舌痛,口腻,就诊说话时则能听见口腻声,多说话和吃辛辣食物则舌痛,喉间痰多难咯,外阴瘙痒,时有潮热,出汗,牙酸痛,牙龈无红肿,舌体胖大,齿痕。舌质红降,无苔,有裂纹。脉沉细
诊断:口干(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合封髓丹加减
玄参20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天花粉15克,葛根30
知母15克,黄柏15克,砂仁8克,炙甘草8克。川牛膝15克,龙胆草12克,石膏20克,骨碎补30克。
二诊,2017年11月17日。病人诉症状无明显好转,继续追问病史,病人诉,口干多饮,但均以热水为主,怕饮冷饮,且近几年连续服用了很多中药,大多和我之前开的方没什么差别,也是基本上无什么效果,舌质脉像无明显变化。
诊断:口干(脾肾阳虚,痰湿瘀阻化热)
治法:温肾潜阳,利湿化痰
方药:薏仁附子败酱散合潜阳封髓丹
黄柏20克,砂仁10克,炙甘草15克,龟甲12克,白附片20克,肉桂8克,川牛膝15克,白芷15克,薏仁30克,败酱草30克,淡竹叶15克,1剂
三诊,2017年11月23日。病人诉口干多饮,口腻,舌痛,牙痛及潮热出汗均好转, 自述已经可以吃冷饮,查体。舌质胖,略有齿痕,淡红,微有白苔,裂纹减少,脉沉细。效不更方,继续服原方四剂。
此病人初诊时,自述口干舌燥,而且舌质绛红裂纹,无苔,虽舌体略胖。而且口干饮多。所以考虑可能有虚阳上浮这种情况,但是,还是不敢贸然用潜阳封髓丹,所以比较保守的用了一个封髓丹合了一些滋阴的药物。一诊基本上无效。
二诊时病人诉她怕饮冷饮,且潮热出汗,喉间痰多难咯,说话时,口腻声很明显,考虑还是有痰湿淤阻在里,郁而化热的情况,且病人五年前出现该症,正值更年期,舌质虽红,但舌体胖达,齿痕,属脾肾阳虚,脾升清降浊功能受损,致使湿浊内阻,瘀久成痰,痰湿凝滞,瘀阻化热,灼伤津液, 因此出现口干多饮,但因素体阳虚,所以怕饮冷饮。联想到跟随陈学忠老师学习时,陈老常用潜阳封髓丹合薏仁附子败酱散治疗脾肾阳虚,痰湿瘀阻化热的痤疮案列,自认为此病虽非痤疮,但是病机相同,所以先开了一副药让病人试吃,不想一副药后,显效明显,遂效不更方,继续服用原方。
总结这个病例,一诊时,病人自诉症状已经很清楚,且当时也考虑到了潜阳封髓丹合薏仁附子败酱散,但是被病人绛红的舌质吓住,为求谨慎而选用大量滋阴清热药物,然无任何效果。
二诊时,病人再诉怕饮冷饮,遂坚定了用潜阳封髓丹合薏仁附子败酱散的信心,然仍是谨慎有余,胆气不足,只开了一副药,幸得效果明显,才继续服药至愈。
在以前,这样的病例,在我手中根本无治愈的可能,因为我不敢用附子,跟随陈老学习后,才逐渐发现了附子的无穷妙用,陈老给我打开了中医治疗的一扇大门。借此文,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