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头痛验案1则

日期:2017-12-12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52

陈学忠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头痛验案1则 

付阳琪1,陈学忠2

1.大邑县悦来镇公立卫生院,四川大邑 611338;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患者李某,男,52岁,以“头痛半年”就诊。中医诊断:头痛。辨证属肾阳亏虚,虚阳上浮,治以温肾潜阳,引火归元。以潜阳封髓丹加味治之。

关键词:潜阳封髓丹;头痛;医案 

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多为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等因素而发病。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即头与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密切相关,凡能影响脏腑之精血、阳气的因素皆可成为头痛的病因,归纳起来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病位在头,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为头痛之基本病机。头痛的治疗须分内外虚实(《医碥·头痛》),外感所致属实,治疗以祛邪活络为主,视其邪气性质之不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化湿、清热等法,外感以风为主,故强调风药的使用。内伤所致多虚,治疗以补虚为要,视其所虚,分别采用益气升清、滋阴养血、益肾填精,若因风阳上亢则治以熄风潜阳,因痰瘀阻络又当化痰活血为法。虚实夹杂,扶正祛邪并举。然本案患者如用上述方法证治疗恐难见奇效,笔者有幸见到陈学忠老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以温潜之法治疗头痛,疗效确切,现将验案总结如下:

李某,男,52岁,2017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以“头痛半年”为主诉来诊,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巅顶及枕项部疼痛,伴有头昏,头顶烧灼感,舌尖麻木。自述长期怕冷,以双膝下冷为主,失眠,入睡困难,易醒,纳尚可,大便正常,一日一次,夜尿1-2次/晚。四处中西医诊治未效,今寻求陈老诊治。

刻下症:神不佳,焦虑貌,面部及颈部潮红,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无特殊。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头痛(肾阳亏虚,虚阳上浮) 

治法:温肾潜阳,引火归元 

选方: 潜阳封髓丹加味;

用药:附 30g   干 姜15g    10g   砂 仁20g 后下

盐黄柏20g  龟 板30g   炙甘草15g    

  4  每二日一剂,水煎取汁900ml, 1日3次,饭后温服

2017年10月27日患者二诊,诉头痛症状减轻,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偏嫩,苔薄白,脉沉细,在原方基础上加吴茱萸10g加强温阳散寒作用,并起引经之效,继服4剂。

2017年11月3日患者三诊,诉头痛症状明显减轻,下肢冷改善,失眠有好转,但入睡困难,易醒,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在上方基础上加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酸枣仁20g 远志15g宁心安神,继服4剂。

2017年11月17日患者四诊,诉头痛症状明显好转,目前呈阵发性头巅顶部疼痛,睡眠可,下肢冷明显改善,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在上方基础上干姜加量为20g 加山茱萸15g加强补肾温阳作用,继服4剂。

2017年12月1日患者五诊,诉头痛症状明显好转,目前呈阵发性头巅顶部针刺样疼痛,睡眠可,血压稳定,下肢冷明显改善,面部及颈部潮红明显好转,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在上方基础上加川芎15g加强活血作用,继服4剂。

讨论:头痛在《内经》中称为脑风首风 《素问·风论》认为其病因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素问·五脏生成》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

   该患者中年男性,头巅顶及枕项部疼痛,伴有头昏,头顶烧灼感,舌尖麻木。失眠,入睡困难,易醒。长期怕冷,以双膝下冷为主。查其面部及颈部潮红,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综合体质辨证患者属阳虚体质。肾阳亏虚,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脑髓有赖于肾精的不断生化,肾精久亏,脑髓空虚,则会发为头痛。头为“清阳之府”,肾阳虚弱,清阳不布,气血不畅而亦可发为头痛。虚阳上浮,扰动心神,心肾不交而见头昏失眠等诸症。肾阳亏虚,阴盛格阳于上,故见面部及颈部潮红。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证治汇补麻木章》:“脾肾亏,湿痰风化乘间而入,均使舌体麻木。”

      潜阳封髓丹为由元代许国祯记载的封髓丹与清代郑钦安所创的潜阳丹共同组成。方中由附子、砂仁、龟板、黄柏、炙甘草组成,具有温肾助阳,降逆纳气、收纳温固,交通阴阳之效,后被医家吴佩衡称之为潜阳封髓丹。方中附子大辛大热,大补真阳,以补真火而壮君火,为君药,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具有通阳助阴之力;炙甘草则补益中气,有伏火互根之秘,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砂仁辛温,能纳五脏之气归肾。干姜温肾散寒,肉桂引火归元,交通心肾。吴茱萸温中止痛,为厥阴头痛引经药,其后患者头痛头昏怕冷症状明显好转,失眠欠佳,以龙骨、牡蛎重镇安神,首乌藤、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诊时,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好转,呈阵发性头巅顶部疼痛,睡眠可,下肢冷明显改善加量干姜、加味山茱萸加强补肾温阳,五诊时,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好转,呈阵发性头巅顶部针刺样疼痛,睡眠可,血压稳定,下肢冷明显改善,面部及颈部潮红明显好转,加川芎加强活血作用以巩固治疗

此病案体现了陈老临证时的严谨、细致、辨证思路的清晰和诊治技术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