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
柴胡桂枝汤合定志小丸验案一则
青白江区中医院 赵静
摘要: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以治疗太阳表证未除,邪气又入少阳,陈学忠老师选用该方和《千金要方》的定志小丸合方化裁用于治疗五脏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失眠,斩获良效,众口称善。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定志小丸,失眠,辨证论治;
柴胡桂枝汤条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此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其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轻证;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柴胡轻证;因病及少阳,不宜峻汗,故欲解太阳之邪,必舍麻黄而取桂枝,因二证皆轻,故以柴胡、桂枝二方原剂量减半相合,名曰柴胡桂枝汤;反之,若二证皆重,则可视病情加量相合,其大法无异,临床上选方用药当灵活,不可拘泥于文字。
定志小丸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肠腑) 85方) “定志小丸,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差暮劇,暮差朝发狂眩方:昌蒲、远志 (各二两)、茯苓、人参 (各三两) 。 右四味末之, 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加茯神为茯神丸,散服亦佳。”主治心气不定,五藏不足,心神不定,健忘失眠,心怯怔仲等症。
此两经方在陈老的精妙化裁下,为一名失眠患者带去福音:
涂某某,女,49岁,于2017年4月18日就诊,自诉:无明显诱因失眠1月,以入睡困难为主,西医建议服用镇静安神西药,患者拒绝。发病以来每晚入睡约2-3小时,易醒,多梦,醒后难以再入睡,严重时整夜不能入睡。
刻诊: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伴纳差,大便每日2次、稀溏,舌体略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滑。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分型:营卫不和,心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调
治疗原则:调和营卫,振心安神
选方:柴胡桂枝汤合定志小丸
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g 黄芩15g
法半夏15g 党参30g 远志15g 石菖蒲30g
茯神30g 大枣30g 炙甘草15g 生姜3片
用法用量: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100ml,每日三次。
患者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入睡可,睡眠时间可持续5-6小时,少梦,大便成形,每日一次,纳可;继续服用余药3剂后,入睡佳,饮食增加。诉倦怠乏力,气短,查面色萎黄,治则疏肝健脾,养心安神,予以逍遥加归脾汤,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15g 当归15g 白芍15g 党参30g
黄芪30g 白术20g 茯苓15g 茯神20g
远志15g 石菖蒲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生姜3片
用法用量: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100ml,每日三次。
分析:
该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内经》云:阳入于阴则寐。少阳枢机为由阳入阴之枢,少阳枢机不利,阳不入阴则不寐,故主以小柴胡汤调和少阳枢机;《内经》又云:人卧则血归于肝,桂枝达肝,芍药敛肝,肝收发有度,肝血藏泻适宜,肝魂自安,故以桂枝汤调肝之气机,且《内经》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桂枝汤重在能调和营卫,两方合用,即为柴桂各半汤。合以定志小丸人参补心气,远志祛痰、解郁,茯神宁心、安神,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全方寥寥十余味药,却融合了柴胡桂枝汤等经典名方,短短数剂解除患者痛苦,给了患者生活的信心,陈老扎实的中医基础及深厚的临床功底,四诊严谨,广闻博识,为患者选择了最佳治疗方案。